柔软地带

作者:查一路 来源:《意林》

  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東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我站在双方的立场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法律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绝对的“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最后一回。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簿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本文入选2019年湖南岳阳中考题,文章有删减)

  查一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池州市作协副主席,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出版散文集八部。近年转向小说创作。

  意林:文章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查一路:我一直想写点人文关怀的东西,我以为,制度是刚性的,但不应该在人的心里结成坚冰,制度之下的人,应该有柔软的内心,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让人们找到某种方式,去达成人与制度的某种程度的和解,这样想着,就有了此文。

  意林:您认为这篇文章为何会入选中考现代文阅读题?

  查一路:这篇文章入选,直白地说,是编者认识到了小文的价值,当下社会越来越尊重和呵护人的尊严、困境中的个体的命运。小文作为一声郑重的提醒,道出了人们对于自身处境的普遍担心,青少年通过对此文的阅读学习,应该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意林:近年来,语文阅读水平对学生整体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您有何看法或建议?

  查一路:中学生阅读,应该有广阔的视野,不要太功利,阅读一味地为考试服务,是不足取的。应该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文史哲,天文地理,自然科学无所不包,才能让精神世界丰富辽阔。同时要兼顾阅读的趣味,味同嚼蜡的文本,读之弃之,亦不足惜,读有智慧的人,读有智慧的书,才能让你有趣且多智。

上一篇:不让一个罪恶房间有胆开门     下一篇: 父亲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