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音魔法:秀出声音的味道

作者:娟娟 来源: 《意林》杂志

  

  练就一双精准的耳朵

  22岁那年,魏俊华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刚走进拟音棚,她就被这个神秘空间吸引。

  对魏俊华来说,每一个细小的声音都有意义。一有空她就往郊外跑,到一个空旷宁静的地方,录风声、雨声,草儿在风里摇摆、枝叶互相拍打的声音;录乡村的鸡鸣声、鸭子的嘎嘎叫声。

  各种脚步声、锅碗瓢盆敲打的声音、亲吻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这些都成了魏俊华收集的元素。她的大脑简直成了“声音仓库”,即使多种响声混杂,她也能清晰地一一辨识。练就一双精准的耳朵,为她成为出色的拟音师,打下了良好基础。

  理想的声音效果,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可以加强情绪渲染,创造出生动的声音形象。魏俊华至今还记得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拟音时的种种场景。草船借箭那一场,声音很难做。魏俊华灵机一动,忽然用棍子在废磁带条上敲打,模拟箭射进干草里的声音。导演听后立马惊呆。后来很多资深影迷说:“那射箭的配音简直绝了。”

  模拟的是感情

  好多别人瞧不上眼的破烂儿,破玩具、木棍、废旧金属片、烂草帽等,一到她手上就成了宝贝,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比如用手在塑料袋上轻轻一揉搓,可以捏出在油锅中煎鱼的声音;时轻时重地摇晃薄铁板,听来就像隆隆作响的雷声:用竹枝敲打铁管,是两个武林高手在论剑决斗。

  曾有一导演大雨天跑来敲魏俊华的家门和:“魏老师,您可得过来救救场啊。”原来该导演在其电影《五彩石的路》中,要表现一个包饺子的场景,演员一边剥葱,一边眼泪哗哗地流,配音的人说:“导演,不成了,眼睛都看不见屏幕啦。”魏俊华看着乐坏了,赶忙找来一截尼龙绳,两手来回搓动,剥葱的声音立刻出来了。

  好声音来自对生活的理解

  要想把观众带进生活,拟音师们首先得把生活理解得更透。魏俊华说,她和自己的学生都有职业病,无论听见什么声音,都会首先想怎么才能模拟出来。想出来了,就高兴得饭顾不上吃,觉顾不上睡,非得把新发现在棚里试了、满意了,才过瘾。

  《南京!南京!》是一部能全面展现音响设计功力的影片,声音处理非常震撼。与当年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场面相比,在声效处理上,《南京!南京!》稍多一点儿夸张意味。子弹高速击中墙体、地表、钢盔或人体,以及流弹和爆炸残片的散落声,都清晰可辨;不同口径武器射击声音差别都有所体现。所有动效都与画面中呈现的内容高度一致,而整体频率分布又很清楚、丰富,杂而不乱。

  看完《南京!南京!》,斯皮尔伯格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除好莱坞的两位著名拟音师外,他最欣赏的就是中国的魏俊华女士。

  拟音师这个职业的收入如何呢?魏俊华没有正面回答,但网上公开资料显示,她的同行——上海的钱守一先生,时下每天的报酬为6000元。看来资深拟音师的收入同样令人震撼。

上一篇: 勇敢的心     下一篇: 泰勒·斯威夫特:半成年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