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量暴增的秘诀

麦香鸡块

几年前,我和同事出差,洗完头坐在酒店房间里的床上吹头发,同事从旁边经过,瞥了我一眼,说了句令我心惊肉跳的话:“你不会快秃了吧!”

我赶紧把吹风机扔下,又把手机举过头顶自拍,发现潮湿细软的头发紧紧地趴在头皮上,露出了略显宽大的发缝,白晃晃的颜色有点刺眼。

我从小发量就不多,又细又软。每次去剪头发,理发小哥都会建议“垫个发根,让两侧头发鼓起来,头型会变得饱满,视觉上发量更多”。

我常年保持“波波头”,对外宣称“短发干净利落、方便打理”,但真实原因是洗完澡收拾浴室时,都要对着大团脱发而黯然神伤。

同事说完那句话,很快就去睡觉了,此后再也没提及过。

然而,她那句“快秃了”的评价不断萦绕在我的头脑中,别人若与我对视超过三秒,我就会反复抚摸发梢来确认头部状态。发量稀薄加剧了中年危机的惶恐,当青春不再,发丝也如流沙般掌控不住。

为防止“发缝”持续扩大,我会不停地改变分头发的方式,中分变成“三七分”或“四六分”。我在油腻的头发上喷免洗发喷雾,刻意抓乱增加发丝的蓬松感,还会用黑色夹子固定在头发内侧,使较尖的头顶变得圆润。如果追求持久的效果,我就用烫发板把两侧头发卷成“玉米须”波纹,营造“高颅顶”的感觉。我一样不落地给头皮做按摩、涂精油,使用防脱发功能的洗发水,但秀发依然虚弱无力。

不久前,我在朋友圈里刷到大学学长跑马拉松时的照片,大为震撼。

过去,他几乎有“地中海”危机,如今头发乌黑浓密,判若两人。犹豫几次后,我鼓足勇气,委婉地向他询问改变巨大的原因,他爽快地发来一个位置链接,点开一看,原来是一家假发店,这仿佛给想要作弊的人提供了小抄。

抱着试试不亏的心态,我走进了那家店,内心却紧绷得像拉直的琴弦,生怕遇见熟人。

导购员热情地过来询问:“你是要长发还是短发?是刘海片或整头套?是人造纤维还是真发丝?”

我最终选择了一个与原发型相似的发套。佩戴好后,店员根据我的脸型与需求,对假发进行修剪并吹风定型。

我感觉自己整体形象差别不大,但发量明显增加,头发如麻线般厚重而密集。

店员称赞道:“这样特别显年轻。”我却惶恐地反复询问:“会不会被人一眼看出是假发?”我心虚地向四周打量,其他顾客都在认真挑选商品,丝毫没有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

第二天,我戴着“新头发”去上班,像往常一样和同事们讨论项目,但竟无人发现我的与众不同。吃午餐时,我按捺不住,问要好的同事:“你覺得我有什么变化?”她上下扫视了我一遍,斩钉截铁地说:“换口红色号了吧!”见我摇头,她迟疑地说:“是不是换新眼镜了?”唯一有差异的地方是,人脸识别打卡机似乎多花了几秒钟来匹配我原来的相片。

由于头套闷热,老让我有种顶着巨型“香菇”的错觉,坚持几天后,我默默地摘掉了假发,然而办公室的人对此依旧无人问津,我越发确定一个事实——这些人根本不值得我花钱去买假发。保持发量蓬松的最佳秘方,或许是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