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铁兽到和平使者:大熊猫这么可爱,谁能扛得住

金陵小岱

大熊猫丫丫的状态在社交平台上备受关注,连续几天都登上了热搜。“如何保护大熊猫”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毕竟大熊猫在我国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大熊猫在古代也是国宝吗?它们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故事?

不愧是大熊猫曾用名多达30个

若是在古籍中搜索“大熊猫”三个字,几乎很难找到相关记载。难不成古代没有大熊猫?还是古人压根就没见过大熊猫?好在考古专家曾在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发现了始熊猫的化石,原来早在800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存在啦!至于为什么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这是因为大熊猫在古代的名字实在太多了。

现代人难以想象,大熊猫这种胖乎乎、圆嘟嘟的萌物在古代居然被叫成猛氏兽、猛豹、貘、貊、白熊、花熊、白豹、白罴、文罴、银狗、华熊、花头熊、竹熊、杜洞尕、峨曲、角端、执夷、食铁兽、驺虞、貔貅……这些听起来无比英武神勇的名字在史料文献中居然多达30多个,在这么多名字中,古人最爱用“貘”“玄貘”“貊”来称呼大熊猫,顺着“貘”的线索找下去,现代人就很容易发现大熊猫在历史上的踪迹了。古人对大熊猫的记载,侧重于它的形态食性及产地。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描述道:“貘似熊,黄白色,出蜀中。”说出了大熊猫的颜色及产地。而晋代郭璞在《尔雅疏》中又强调:“似熊,头小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体色黑白,并且爱吃竹子,这可不就是大熊猫的特点嘛!

传闻中的猛兽最爱偷吃铁锅

估计如今靠卖萌为生的大熊猫们压根就没想过,它们在史书上的形象居然是猛兽,骁勇善战,英勇无比,闲下来最爱干的“恶作剧”是跑到老百姓家里偷吃人家的铁具。

关于大熊猫是骁勇善战的猛兽,极有可能是一场误会。这场误会来源于《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曾经下令驯养熊、貔貅和虎来助战,并且这个决策很成功,他在阪泉击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因为大熊猫有“貔貅”的别称,很多人就认为这里的貔貅是指大熊猫,于是脑洞大开,认为大熊猫骁勇善战。

虽然大熊猫骁勇善战这点存疑,但好歹猛兽这个“人设”还是立住了。而在《山海经》中,以及晋代郭璞也记载过大熊猫“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是的,你没看错,古代传闻中的大熊猫闲下来没事做,就跑到老百姓的家里,专门偷吃人家厨房里的铁锅,啃起铁锅来,就跟啃大饼一样。这种情形被记载于清代《房县志》中,称同治四年,有一种貘兽跑到县城里,看到老百姓用铁造的农具就流口水,就连城门上的铁皮也不放过。

对大熊猫吃铁的事情,古人可爱八卦了。南宋罗愿于《尔雅翼》中提供了后续报道:“貘。今出建宁郡。毛黑白,臆似熊而小,能食蛇,以舌舐铁,可顿进数十斤,溺能消铁为水。有误食针铁在腹者,服其溺则化……今蜀人云峨眉山多有之。”大熊猫一次可以吃十斤铁,还能将铁消化为水……正因为有这么多关于大熊猫吃铁的传闻,于是明代地理著作《蜀中广记》将大熊猫称为“食铁兽”。

早在西晋熊猫就是和平友爱的象征

除了拥有猛兽的盛名以及“食铁兽”的传闻,大熊猫在古代可是被视为一种义兽。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其他动物,于是它就被古人赋予了和解、建立友好关系的象征。

这还得从西晋时期说起,当时大熊猫被称为“驺虞”。关于“驺虞”,《诗》云:“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白虎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应信而至者也。”其中“白虎黑文”,与现代大熊猫毛色一致;而“不食生物”,这一点又与现代大熊猫的饮食习性相符。虽然“尾长于躯”看起来不像是现代大熊猫的特征,但经过了数千年的进化,很难说大熊猫的尾巴曾经不是这样,比如大熊猫幼崽的尾巴就偏细长。

那么,大熊猫在古代是如何当“和平使者”的呢?据《资治通鉴》记载:“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向虎威猛主杀,故以督战;驺虞仁兽,故以解兵。”在打仗的时候,只要有一方举着“驺虞旗”,就代表:“这仗不打了,不打了,求和解!”

到了公元685年10月22日,武则天曾将一对活体大熊猫和70张白熊毛皮作为大唐的国礼赏赐给了日本天武天皇。据史料描述,当时大熊猫有两个专属驯兽师,还给它们配了一支宫廷卫队。两只大熊猫坐在宽敞而又漂亮的兽笼里,从长安出发,到扬州后,改坐海船,随日本遣唐使漂洋过海到日本。这是目前历史有详细记载的,大熊猫首次作为和平友爱的使者走出国门。至明清时期,史料中仍然有大熊猫为义兽的记载。尤其是明永乐、宣德年间,还曾出现三次“驺虞热”,这种行为被称为“驺虞献瑞”,古代文人还为它写了《驺虞颂》《驺虞诗》。

或许大熊猫没想到,它会因为性情仁义且颜值出众,加之民间错误的流传,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早在先秦周宣王时期,就曾要求北方小国“献其貔皮”,这也是将大熊猫作为贡品的最早记载。《蜀中广记》中更是详细地记载了大熊猫的皮究竟有多温暖,就连权威性的医书《本草纲目》中都错误地认为大熊貓皮可以治疗水气病……为了得到大熊猫,古人开始对大熊猫进行大量捕杀,使得大熊猫数量锐减。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推行了“熊猫外交”。作为人人都爱的国宝,大熊猫“再次出山”,它们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保护全世界的大熊猫也成为现代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