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国大学=快乐人生?做梦吧你

作者:邱振业 来源:《意林》

  很多人说,高中紧一点,到大学就可以松了,但这样真的好吗?

  近日,教育部部長的一番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表示,“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状需要改变: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此言一出,就有不少人议论,这是教育体制美国化的一个信号。但多数人对真实的美国教育,并没有足够的了解。笔者目前就读于马里兰大学,此前在美国上了四年高中。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了解,在美国读中学和大学,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中学可以玩命,只要你想

  在国内听到人们讨论美国高中,一个比较常见的论调就是“轻松”,而且往往带有一丝轻蔑。很多人认为美国人没有中高考的压力,躺着就把学给上了。

  但事实是,在美国上中学有无压力,完全取决于个人。

  以纽约州为例,该州所有初中生都可以报考以斯泰韦森特高中为首的公立高校,择优录取。这所公校以学业负担重、课程难度高闻名,同时有着与之匹配的高升学率:每年都有数十人考入哈佛、耶鲁等名校。哈佛大学2018年秋季新生录取率仅为4.6%。

  到了高中阶段,美国和中国一样都有大学入学测试:SAT和ACT,但这两种考试与我们的高考有很大区别。

  SAT一年有6次全国统考,如果你参加6次,有些学校甚至会接受你用阅读、数学和写作三项最好成绩合并的结果。

  也有人说,比起高考这样的纯笔试,美国大学的一些录取“附加条件”,更让人难以把握。因为决定美国高中学生成绩的,不只是学业,还有课外活动、义工等。

  不过,对于这些履历,不同层次的学校给出的要求也是有弹性的。如果你志在美国前二十名的大学,甚至是常青藤,那么课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就尤为关键。

  除了按部就班地升学,一些上进的高中生喜欢修AP(大学预科)课程,用来直接换大学学分,这样不仅可以提前毕业,还可以少缴学费。

  但是学业有压力,也不代表不能享受生活。有人是杜克大学学霸,高中时也是排球队和棒球队的主力。有人玩足球、篮球和网球,课余时间还不忘拍拖,照样进康奈尔。大学也可以快活,看你怎么过

  美国大学向来以“难进又难出”闻名,但大学生活具体过得艰辛还是惬意,与学校的水平、学生的专业和个人要求都有关系。

  虽说学校的排名不能直接决定学生日后的发展,但其排名,与学生的课业量是相挂钩的。

  如果你身在麻省理工这类金字塔顶尖式的学校,每天写十几个小时的作业已经不算什么了,考试前夕,图书馆和苦咖啡,基本是标配。

  但要是到了宾州州立这一类的学校,又是另一番景象:寒窗苦读的学生只能在考试期间见到,在一年中多数时间里,派对才是校园的主题。

  你可能读过一篇叫《哈佛凌晨四点半》的文章,这些排名在30到50的“PartySchools”里,如果凌晨四点半还没睡,那你多半是在某个兄弟会的房子里,伴着音乐喝得烂醉如泥。因为彻夜读书而倒在花坛边睡觉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天气好的话,你还可以到健身房旁的露天泳池的躺椅上小憩。

  看到这里,如果你会觉得这些前五十的公立大学,都是大型度假酒店的话,那你可能想错了。因为在同一个学校,专业不同,课业量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同一片土地上,你会看到有人在夜夜笙歌,也有人在奋笔疾书。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毕业要求。经济系只需要近40个专业课学分就能毕业,而物理系需要超过60个专业课学分。

  与此类似,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提到了中国大学的“水课”问题。这个现象在美国的大学同样存在。很多难度不大的非专业课,都会被人用来刷学分和GPA。每逢选课,中国留学生群里便会充斥“求推荐水课”的信息。外国的月亮一定更圆吗

  很多人认为私立学校就是贵族、高等教育的象征,公立学校就是低端、混乱的代名词。而事实上,无论私校还是公校,都有三六九等。

  电影《卡特教练》中描写的里士满高中,就代表了许多国人对于美国公立高中的刻板印象——贫困、升学率低、帮派横行。这确实是很多公校的现状,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片区分划:有钱的片区,学校教育质量就越高。2010年的纪录片《双校记:长岛的种族和教育》,就讨论了美国公立教育资源分布的问题。

  其中一位高中生叫作欧文,来自纽约州罗克维尔中心市的南区高中。这是一所典型的“好学校”,欧文身边的同学很上进,老师也很负责。尽管家境不算优渥,但他还是取得了纽约大学的奖学金。

  而在怀恩丹奇念高中的戴维,则身处犯罪横行的混乱街区,学生每天进校门居然都需要过安检。这所学校的职员对学生满不在乎,多数学生也根本没有上进心,想努力学习的人反而会被嘲笑和排挤。

  这就引出了美国教育体制问题的根本——用钱说话。有钱就能买到好的学区的房子,有钱就可以送孩子去高端私立学校就读。而对于一些贫困的家庭来说,没有钱请不起家教或者去上补习班,SAT和ACT成绩就难以有突破。

  此外,就算标准化考试的成绩能达标,还有课外活动等额外指标成为拦路虎,贫寒学生根本没有条件像富家子弟一样,参加各种价格不菲的暑期学习项目。

  所幸还有平权法案强行规定大学录取的种族配额,为少数族裔铺平上大学的道路。而这个所谓的“少数族裔”从来都不包括亚裔。加州近年来还在试图推行亚裔细分法案,进一步压缩华裔等高分群体进入高等学府的空间。

  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中国大学“严进宽出”,都是非常片面的印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进入校园之后,你想过怎样的生活,想要怎样的未来,绝大程度的决定权,是在你自己手上。

上一篇:给孩子讲几句没用的话     下一篇: 取悦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