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逸之美

作者:李娟 来源:《意林》

  李娟: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有80余篇作品入选中高考真题、模拟题及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

  意林:散文《闲逸之美》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李娟:创作《闲逸之美》时,我正在读张潮的《幽梦影》与沈复的《浮生六记》,齐白石和丰子恺的画作也是我的枕边书。历代文人雅士闲逸雅致的精神世界,给予我写作的灵感。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闲情从容的生活仿佛是一种奢望。希望大家都能卸下生活的重压,脱去功利的外衣,回归生活的起点,终将做回自己。

  意林:你认为这篇文章为何会入选高考题?

  李娟:这篇散文思路清晰,温婉清丽,意蕴悠长。文章的结构方式是典型的“总—分—总”式。开篇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指出“闲逸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随即用文化名人的事例,进行事实论证;最后总结升华主题,水到渠成地表明自己的志向。

  意林:文章入选高考题后,是否会把入选作为创作方向?

  李娟:《闲逸之美》写作于2012年,我写过:“闲,是不为写作而写作,不为功利而写作;闲逸的文字里,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这是我写作的诉求,也是一种自省。一个作家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我一直会这样坚守下去。

  (图/吴敏)

  闲逸,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也是一种心境。凡是雅致和有情趣的事,往往都来自一份闲情。

  夏夜,翻看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和画,懂得了闲逸之美。抗战期间,他带着全家迁往重庆郊区的一座荒村,物质贫瘠,生活困顿不堪。可是,一家人种豆种菜,养鹅养鸭,自得其乐。他养着一只大白鹅,称它为“鹅老爷”。那篇《大白鹅》的文章,至今读来,风清月白,闲淡清雅。写尽荒寒生活中之乐趣,令人忍俊不禁。他写道:“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我猜想,丰先生作画累了,就倚在窗前看白鹅吃饭,“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白鹅的憨态跃然纸上,仿佛一个顽皮而倔强的孩子。

  豐子恺于乱世中读书作画,种豆养鹅,在困境中保持文人优雅、闲逸的心态。生之乐趣和闲散,就在淡定从容,妙趣横生的文字里。

  闲情,是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不知不觉,一弯新月爬上柳梢。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新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茶杯几盏,就是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闲逸的文字里,有一颗自由的灵魂。如秋天的果子,丰盈饱满。文字不端架子,让所有的限制都解甲归田。文字才有了灵性和飞翔感。其实,闲情逸致的人也一样。

  我追求自己的文字里有一份闲逸之美,学做一个娴雅之人,气定神闲,淡定从容。

上一篇:经济南热北冷的一点迹象     下一篇: 卖豆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