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自己老了,就去读一读李白

作者:行之 来源:《意林》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固置”。指有些人的部分人格,会永远停留在某个人生阶段,不会随时间成熟或衰老。生活里有时会遇到一些老顽童,他们尽管人老了,但童心未泯,就是因为人格“固置”在了童年阶段。

  李白人称“诗仙”,按照浪漫主义的说法,仙人是不会老的。受基因、战乱、医疗条件的影响,唐朝人平均寿命27岁,就连唐太宗也才活到51岁,而李白活了61岁,想必皇帝也羡慕不已。

  绝大部分诗人的诗,是有年龄脉络的,读着这些诗句,你能大概猜到诗人写作时的年龄。像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明显是七八岁时写的。到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明显是五六十岁时写的。

  按套路来说,诗人少年时写的多是歌楼之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写的多是客舟之中,断雁叫西风。到老了,写的多是僧庐之下,听雨到天明。不同阶段,爱用的意象,表达的格调,会有明显的区别。

  但李白是个例外,别人的诗分少年、壮年、老年,他的诗只有少年。按照心理学说法,李白的人格“固置”在了十八岁左右。

  唐朝的大诗人各有所长,杜甫律诗无敌,王昌龄七绝圣手,王维擅长五绝,白居易擅长歌行体,各有各的绝招,也各有各的短板。只有李白属于全能型天才,无论是古体诗,还是律诗、绝句,都写过超一流的作品。

  李白的封神之路,大概从长安开始,这时他三十来岁,把《蜀道难》亮出来后,贺知章说了句:“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他为“谪仙人”,算是正式加V。

  李白的名篇很多,因为教材的推广,《静夜思》《将进酒》人气最高。尽管写《将进酒》时,他已35岁,诗里随便摘几句,都能读出一股极其充沛的元气,堪称天赋淋漓。

  但很多人还是觉得不服,怀疑后世对李白过度神化,毕竟在唐朝,哪个诗人还没一两首代表作不是?

  这个问题好说。跟买东西一个道理,好货是货比三家比出来的。不比不知道,同等命题,同等素材,同等立意,李白的诗明显高出其他诗人几个档次。

  这时候的李白,已经50多岁,挥笔而出还是:“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这气势雄浑,诗意恣睢,谁与争锋,哪像是个老头子写的?就是十八岁的王勃来了,也只能捂着脸,躲着走。

  在唐朝,几乎所有文人都渴求功名,李白并不例外。但他并不屑走科举之路,他因极度的自信,希望破格而出,一鸣惊人。于是他选择了“干谒”的途径,也就是奔走于皇亲国戚间,以诗文毛遂自荐,企图遇到识才的人,带他登上天子堂,大展宏图。

  在此之前,他虽然名满天下,但最多是个散人。别人欣赏他的才華,请着吃吃饭,喝喝酒,游山玩水一趟,再送点盘缠,仅此而已。政治上,他始终没有作为。直到42岁,他终于奉召进京。接诏后,他兴奋地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时候李白已经是个大叔,步入不惑之年,照理说应该已经沉稳,说话圆融了,但一高兴,写出来的诗完全还是狂气侧漏,不减当年。

  对比其他诗人,白居易在四十岁左右,写的诗是:“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王维在四十岁左右,写的诗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和李白齐名的杜甫,到了四十岁后,写的是“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你能明显感到,这完全是中老年人的语气。

  有人说杜甫之所以后来写的诗显得暮气沉沉,是因为遇见的伤心事多。其实李白一生遇见的伤心事,一点不比杜甫少,但他完全没有暮气。

  很多人从小读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以为他肯定富得流油,风光得要命。但再风光的人,也有落魄的时候。

  李白曾经有个朋友,不幸去世,也没人管丧事。他想把朋友安葬,但这时候身上一文钱都没有,他就到处乞讨,弄到一点钱给朋友买棺材。

  在朝堂上,李白也风光过,高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皇帝调羹,但他始终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他本性又狂傲不羁,皇帝的容忍十分有限,最终赐金还山。但这些挫折,并没有磨损李白的少年气,他仍然狂得让人不敢相信。

  李白一生中,最爱惜自己剑客的身份。李白把剑客的身份视为自己的一种荣耀。

  李白的诗,流传到现在,一共九百多首。在这些传下来的诗歌作品中,“剑”作为意象出现了107次,分布在106首作品中,约占李白诗歌总数的10%。在历史记载中,他的剑术也算不错。他自称“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在十五岁时就开始学剑,并说自己“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白猿公是先秦时期的剑术宗师,李白对自己的剑术异常自信,都觉得已经超越了白猿公。这很让人怀疑,这只是他自己的吹牛而已,但吹牛归吹牛,至少他还是有两把刷子,才有这个底气。

  写《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时,李白25岁。写《白马篇》“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时,李白31岁。无论年龄段怎么不一样,语气都是相同的,都像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在豪迈抒情,并且这个少年还总喜欢耍剑。

  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公元759年,李白西行至巫山时,得到赦免的消息,他立刻要从重庆奉节,赶往湖北荆州。按照现在的车程,大约是700里,按唐朝的计算是1200里左右。一路上,李白忍不住作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得何其飘逸,何其灵动,就像是一个小伙子,要乘着船赶去会初恋女友一样激动。

  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那声音在水面听来,凄哀回荡,很容易勾起人的抑郁症。但李白写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猴虽然叫得那么惨,但他轻舟一晃就过了,根本懒得听,就遁去在万重山影中。仅仅两句,你感觉他就像是一个走马上任的年轻状元,别提多潇洒了。

  但其实这时候,李白已经58岁了。换作其他人,一生零落于此,风烛残年,早颓了。但在李白的诗里,你完全感觉不到他的苍老,永远读出的是一股扑面而来的少年气。这就是李白的魅力。如他59岁时在诗中所说: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他活了61岁,却好像永远活在了十八岁。这样的天才,已经不能仅仅用才华来衡量,他的不老之心,亦是另一种天才。

  当你觉得自己老了,心气早衰,那就去读读李白。读他的浪漫,读他的少年气,洗去一身暮气,召唤回豪气侠气书生意气,横刀立马,浊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