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懦

作者:安宁 来源:《意林》

  安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篇文章入选中高考语文试题。曾获冰心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与意林合作新书《那些光阴里手绘的花朵》即将上市。

  意林:您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

  安宁:当时我在读研究生,学校工地上总有像我父亲一样的男人,佝偻着腰,沉默寡言地工作。他们就是无数个乡村父亲的缩影,如果一个正读大学的农村女孩,无意中与工地上的父亲相遇,内心会有怎样的冲击呢?我写下这篇文章,试图将自卑与爱,交织在一起。他们来自我真实的生活,也映照出我曾经相似的卑微的自尊。

  意林:您认为阅读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

  安宁:阅读深深影响了我的写作,并为我打开了一个外面的世界,让我的视野得以开阔。其次,阅读提高了我的人文素养,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我能成为而今的我,与读书有着重要的关系。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地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当民工,风餐露宿。每个月领了钱,父亲便会定期打到她的卡上。

  她知道,自己在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

  父亲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应该是借了别人的手机。他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下“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刺入她的身体。

  她一直以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与她不会有相见的机会,除非回家。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一种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她完成了所有工作,打算回到座位上安心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跑去围观,发现穿着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农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地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的农民工,一哄而上,试图反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被门卫拉着的那个农民工,说找自己的女儿,被门卫阻止,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一幕。

  礼堂里的灯渐次暗了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她就是我要找的女儿。”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似乎被一根钉子给钉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她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她的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了下来。

  从没有想到,父亲离她如此之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农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她与父亲,原来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