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买了一根红绳,
上面有两个小小的黄金坨坨。每当她烦闷的时候,她就花几百块再加一个坨坨,还可以加铃铛、星星、猫咪的挂饰。时间久了,红绳变得沉甸甸、明灿灿。我们看着她,亲切地说“这是我们自己的潘多拉”。
这几年,年轻人开始学着存钱。据说买包的小姐姐们都绕道去了黄金柜台,更聪明的去了银行金条的柜台,不管怎么说,这是财产啊,懂得买,懂得存,已经算成功人士了。
我听说了不少存钱的办法,简单的会入一个“只进不出”的电子扑满;喜欢剧情的用“甄嬛存钱法”,按照娘娘的花用折现存起来;还有人毅然地剁手,停止买那些可以负担但是不必要的小东西,就已经堵上了金钱浴缸的出水口。
普通人投资渠道有限,出卖时间和体力的劳动边际效益有限,除了省钱,拿住现金,还能怎样呢?我们花样百出的存钱(或说省钱)方式,无非是让这个过程没那么痛苦而已。
你要知道,长期的节衣缩食会让自己产生“被苛待感”,更别提社交圈子的缩小和思维上的畏首畏尾。但你一旦决定“对自己好一点”“值得被犒赏”,最后还是钱包和心灵受伤的世界达成。真是两难全啊。
对任何人来说,健康的金钱观都应该是:该省省,该花花。
只不过省在哪里,花在哪里,每个人答案不同。有的人恰好相反,该省的时候乱来,该花的时候抠搜,搞得生活很痛苦。
我的金钱观,在此刻就是一杯鸡尾酒。它由两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了微妙的两层。我尽量保持不进行大的晃动,让它们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平衡。
下面那层,是安全感和相对长期的预期:它包括维持生活的必要成本,应对突发的储备,未来几年的规划等。
上面那一层,为我们的情绪价值买单:和朋友聚会,给自己买漂亮的衣服或珠宝,买玩具、道具、运动器械,认真搞收藏,旅游玩乐等。
大部分人在节省的时候,动的都是上面这一层,所以才会感受到某些自我剥夺的痛苦。
很多人烦闷或生气的时候喜欢买东西。这是我们特有的疗愈方式。所以我们有一部分钱财就用在了“让自己高兴起来”这件事上。这可是为情绪价值买单的铁证如山,至于疗效,当然微乎其微。只会收获混乱的房间、没拆标签的东西和一段空白遗失的记忆。
至于真正的情绪价值——这是我们唯一值得花钱的理由。让我们保持健康和快乐,把钱花在这里是必要的。出门旅行是情绪价值,给朋友送他喜欢的礼物是情绪价值,一起喝酒也是情绪价值,看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或看一出盛大的戏剧,这都是情绪价值。买很多书关起门来读,也是极大的情绪价值,为爱付出的一切都是情绪价值……
我们的人生并不能真正拥有任何东西,我们拥有的只不过是经历。我此刻非常愿意为经历和记忆花钱,毫不吝啬。如果是为了填满心中的洞,那就不必了。
花钱这件事,应该是积极的,随之而来的是开阔大气和喜悦,而不仅仅是占有,用来修补、充满懊悔,夹杂贪婪和恐惧。
祝大家存钱快乐,花钱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