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测量珠峰

作者:西湖醋鱼 来源:《意林》

  珠峰有多高?你可能会脱口而出:8844!或者8848!但这两个我国测量得到的数据,一直都没有得到全世界的广泛承认。01.为啥要在今年测量珠峰

  你可能会疑惑,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珠峰高度不是8848米吗?确实是这个数字。但是这个数据是1954年印度测量得到的,包括峰顶积雪厚度。

  目前包括珠峰南侧的尼泊尔在内,大多数国家仍然沿用这个数据。还有一些国家,比如英国、澳大利亚等,用的是美国2000年“千禧年计划”测量所得的8850米。

  中国和尼泊尔,作为珠峰南北两侧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得到国际公认的珠峰高程数据。1852年,时任印度测量局局长的英国人GeorgeEverest通过平面几何观察等方法,确定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之后,Everest成了西方人公认的珠峰名字。这个名字,无疑是带有殖民色彩的。我们所熟知的8848米和8844米,分别是1975年和2005年两次测量得到的结果。

  三十年间,珠峰居然没有长高,反倒矮了四米吗?

  并不是这样的,甚至反倒可以说,这两个数据的差异是科技水平提高的结果。

  1975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时候,肩负着测量高程的任务。队员们冒着体力耗尽的风险,带上了3.74公斤重的觇标(觇标是指设置在三角点或精密导线点上供观测使用的标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插上珠峰峰顶的觇标。它甚至成了峰顶的标志。这次测量,我们虽然考虑了冰雪深度的影响,但当时没有轻便的雪深雷达,登山家潘多用冰镐测得峰顶冰雪深度为0.92米。最终确定,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从此,我国拥有了独立测算出的珠峰高程。8848米这个数字,陪着一代中国人一起长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2005年,我们启动了新一轮珠峰测量。最大的差异是,这次测量队带上了轻便的雪深雷达,刨除了积雪的影响,测出珠峰的岩体高度是8844.43米。我们的地图和教科书上,从此印刷着中国人独立自主测算得出的珠峰精确高程数据。

  随着技术的进步,更精确地测量珠峰成为目标。201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发布,确定双方将共同宣布珠峰高程并开展科研合作。

  精确测定珠峰的高度,可以给地球动力学和板块运动等领域提供研究数据。同时,也能够给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第一手资料。02.珠峰身高会变

  和人会长高一样,珠峰的身高也是会变的。

  亿万年前,珠穆朗玛峰地区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发起俯冲,挤压作用使青藏高原隆升为世界屋脊。两个板块交界处的“缝合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

  事实上,珠穆朗玛峰还处于“幼年期”,是地球上上升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她所在的青藏高原也是年轻的高原,在板块挤压作用下不断朝天翻涌。

  巨大的压力使珠穆朗玛峰长势喜人,目前,她每年能增长6到8毫米。

  不过,长高并不是无止境的。她在隆起的同时,峰顶的砾石又会不断风化,被削下来。

  而且,地震对珠峰高度也会有影响。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震中距珠峰仅有220公里。

  本来,印度板块每年会向东北方向推进5厘米,受挤压作用,珠穆朗玛峰也在朝东北进发。前进的方向,正是我国东北的长春。

  大地震影響了珠峰向东北方向的水平移动进程。地震发生之后,珠峰反而向西南方向平移了4厘米。

  除了地质运动外,珠峰高度变化还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虽然听起来好像八竿子打不着,但海拔,顾名思义,是以海平面为基准测量的高程。气温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所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我国法定的高程起算面是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根据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

  可以说,我国海拔的起点是黄海。而受洋流、重力、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的海拔起点都不一样,测算结果也会不同。

  此外,全球变暖也会影响到珠峰的积雪,若峰顶积雪融化,失去这层“帽子”,她的身高可能还会变动。

  隆起作用、风化作用、积雪掩盖,甚至海平面上升……珠峰的身高,可能每年都在变化。而对珠峰高度的测量,也只能是一次一次地更接近真实值。03.怎么测量珠峰

  我们都量过身高,脱下鞋子,站到标尺下面,照着脑瓜顶一按,齐活儿!

  但给珠峰测量身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没法把珠峰揪过来站好,从海拔起点的黄海直接把标尺铺到珠峰脚下,也不现实。不过,“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可以通过一场接力传递到全国各地,如同将其延伸到了大陆内部一般。”

  方法是,测出一个已知点的海拔,以及未知点的高度差,这样相加就可以得到未知点的海拔。测量珠峰,一般是由日喀则市的大地水准点作为起算点,这个结果,和在黄海边测不会有差异。

  由于珠峰地区海拔过高,氧气稀薄,人在这里行走都困难,更别提携带测量仪器了。就算带着仪器登顶,狭窄的峰顶也很难设立测量标志。

  再者说,珠峰峰顶常年积雪,怎么区分冰层最高点与岩基最高点呢?在低氧、低温的环境下,就算借助精细设备,分辨起来也要耗费好些体力。

  有人问,为什么总要人去登顶测量,无人机不行吗?

  首先,珠峰峰顶风力极大,气温极低,气流也不稳定。无人机上去了,怕是要白白给本就难降解垃圾的峰顶增添负担。

  其次,测量用的觇标、雪深雷达等设备,必须靠人力背上去,测量珠峰的难度,可见一斑。

  测量珠峰,除了登顶队员,大量幕后工作人员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比如气象小组,一直默默在记录和预测适合攀登的天气。

  1966年,中科院组织了珠峰地区的气象科考,高登义等气象组队员们发现,珠峰峰顶的“旗云”,就是攀登的风向标。

  他们在足足九年的时间里,每隔一小时,观测记录着珠峰旗云的变化。最后,从旗云的状态不仅可以知道当天的天气,而且可以预测未来1~2天内珠峰地区的天气状况。

  2020年这次中尼两国联合测量,我们更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

  著名的北斗卫星系统,将首次被运用到珠峰测量工作中来。GNSS测量、雪深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给出一个更加准确的高程。

  我们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G基站,它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设置完毕,5G信号覆盖珠峰峰顶。这给我们欣赏珠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给了冲顶人员更多的安全保障。同时,攀登所需的大量装备国产化,精度和可靠程度都有大幅提升,适合峰顶周边恶劣的环境。

  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60周年。在攀登珠峰已经商业化的今天,了解和测量珠峰,依旧是我们认识和探索地球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勇气、智慧和好奇心的明证。

  现在,测量队已经登上峰顶,测得的原始数据,将会经由精密地烧脑计算后,呈现给大家一个准确的数值。

  珠峰的最新身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花痴     下一篇: 关在玻璃立方体里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