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油灯

作者:董国宾 来源:《意林》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撞撞的目光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我家住在村子的東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母亲总这样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做一个好玩的纸飞机。”我和姐姐低头做功课,都不敢大声喘气,怕一不留神把小油灯给吹灭了,屋子就黑作一团。可很多次,小油灯如豆的小火苗,还是被我不小心吹灭了。我和姐姐抢着去找火柴,像蒙上眼睛在抓瞎。

  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为了疼爱我,母亲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尽管烦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母亲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烦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熔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我感到,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本文入选2018年湖南郴州中考试题,文章有删减)

  董国宾: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150万字。

  意林:您写这篇文章是在如何的情景之下?

  董国宾:《童年的油灯》记述了一段曾经走过的路,这段日子虽艰苦,却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和生活的热烈。新时光里,我就是要回头把过往的记忆片段,花朵一样采摘过来,去憧憬一份份美好,并感悟人生足痕下的一次次温暖情怀与执着,就是这样。

  意林:请问您如何选择写作素材?

  董国宾: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同是一件事,从前面看,从后面看,再从左边看,从右边看,很多事情都这样看过,并多角度思考之后,我就觉得可写之点也多起来。

  意林:对中学生阅读,有什么建议?

  董国宾:我觉得阅读须顺应这条规律:读小作不如读名著,读名著又不如读小作,读小作远不及读名著。名著是棵大树,对中学生来说,要大量去阅读,但在写作这块田地上,不可荒芜了读小作这棵苗。小作的多元性和具有的鲜明时代元素,或许恰能契合一部分中学生的亲笔写作和感官体验,这就是所谓的读名著又不如读小作的一个行走阶段。思想上要画出读小作这道痕,不可轻易舍弃小作之小。在不断地阅读和练笔之后,读小作远不及读名著才更具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