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神秘的非洲“神肉”

作者:萧棣 来源: 《意林》杂志

  非洲,广阔而神秘的大地。在许多人眼里,非洲是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地区,充斥着贫穷和战乱。然而,当他们首次踏上非洲大陆时,往往会惊叹于当地的“古怪美食”。

  非洲人民有“神肉”

  最近,“非洲神肉”比尔通在国内悄然兴起。据南非媒体报道,它起源于17世纪,由生肉浸泡果醋、加入大量香料后晒干而成,外观十分粗硬,但切开后却黑里透红、较为软嫩,还带有特殊的香气。在当地人眼中,它是搭配葡萄酒的最佳食材,食用前无须烹饪,否则会破坏其口感。

  在国人眼里,比尔通之所以号称“神肉”,是因为它可以由任何野味制成,无论是最普遍的牛腿肉,还是鸵鸟、羚羊,甚至是鳄鱼、狮子、河马等。其中,羚羊肉制成的比尔通最为美味,价格也最贵,达到每公斤1000南非兰特(约合100美元)。

  很多时候,“神肉”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非洲许多地区依然保持着狩猎传统,在赤道几内亚、喀麦隆等地,当地富人以食用珍稀野味来彰显身份。

  其中,最为特殊的便是“丛林肉”,它是黑猩猩、猴子等灵长类动物的肉。

  除了“丛林肉”,蝙蝠肉在非洲也随处可见。这种夜行动物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由于价格便宜,寻常百姓也可享用。西非的尼日利亚人认为,蝙蝠肉可治疗不孕症;在东非的一些国家,淋上芒果汁的烤蝙蝠更是婚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此外,昆虫在非洲人的餐桌上也是美味。据美国TLC报道,东非的许多国家,当地人喜欢食用白蚁,其中带翅膀的品种被封为“上品”——它既可生吃也可油炸,晒干后用盐干炒就是“成菜”;把白蚁干和玉米面混在一起,蒸好后浇上酱汁,就是正餐了。

  尽管非洲已今非昔比,不少地区更是经济起飞,但人们茹毛饮血的生食传统却未曾断绝。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报道,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些原始部落靠喝新鲜血液、吃生肉为生。

  久而久之,这项传统也演变为待客之道。在北非国家苏丹,烤全羊是常见的宴客菜,而羊肝向来是专供贵宾享用——将刚杀好的羊取出肝脏,淘洗干净后直接切块,蘸着特制的酱料食用。如果客人不肯吃,便是对主人相当不礼貌的行为。

  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人,则酷爱生吃牛肉。当地人对牛肉颇为讲究,新宰杀的、带着体温的鲜牛里脊最受欢迎,甚至连该国国宴都是“生牛肉宴”:他们把生肉切成丁,拌上特制的作料后,用当地特有的发酵薄饼“英吉托”裹着吃——这是埃塞俄比亚的“国菜”。

  香蕉当饭吃,黏土是零食

  当然,非洲的老百姓们不可能天天吃这些“珍奇兽肉”。由于环境较为恶劣,非洲大部分地方不适合种植小麦等粮食,适应性强的玉米和木薯取代了它们。特别的是,一般人眼里作为水果的香蕉,在非洲许多地区成了主食。

  或许香蕉当饭吃还不够“古怪”。Discovery频道报道,在肯尼亚的超市里,经常能找到一种名为“乌冬骨”的食品。它是一种经过烤制的黏土,与薯片、饼干等零食一块出售,入口干脆、略带咸腥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掺入木薯粉、玉米糊中煮熟,以帮助消化。

  据尼日利亚大学研究人员统计,非洲“食土者”大部分为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每周能消耗4吨“乌冬骨”。美国耶鲁医学院教授大卫·卡兹说,这些黏土富含多种矿物质,在许多不食用奶制品的地区,孕妇以黏土满足身体对这些元素的大量需求。

  许多医学专家相信,食用呈弱碱性的黏土能够中和胃酸,使孕妇的肠胃系统更加稳定,减轻妊娠反应。卡兹说,黏土块已成了非洲的“维生素片”。

  龙虾没人管,鱼翅当垃圾

  肯尼亚的某些部族不吃鱼肉,因为他们认为鱼和蛇一样是“邪恶的动物”;在纳米比亚,渔业是该国第二大产业,但2000年之前该国渔获有97%出口到国外,因为当地人不爱吃海鲜,成群的生蚝和龙虾被弃置在海滩上乏人问津。

  后来,当地人在外国渔民的指点下发现了生蚝的秘密,而龙虾则被邻国南非大量收购,开发成美味而廉价的南非龙虾宴。

  非洲人特殊的饮食习惯,也让华人分得一杯羹。东非岛国毛里求斯是深海垂钓的天堂,当地经常可捕获近半吨重的鲨鱼,全鲨鱼宴也是当地名菜,但鱼翅却被当地人弃置不吃。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鱼翅热”,在毛里求斯如垃圾一般的鱼翅被香港商人以低价集中收购,加工后大量销往内地,名利双收。

上一篇: 大车队     下一篇: 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