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腿人生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若步行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车行了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儿,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人只有一条腿!

我猛然觉得很不是滋味,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

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也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你被朋友看见……”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本文入选山东省潍坊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文章有删减)

罗伟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饥饿百年》《不必惊讶》《大河之舞》《磨尖掐尖》《太阳底下》《空白之页》《声音史》《寂静史》等,曾获人民文学奖、全国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华文最佳散文奖等。

意林:很多学生都害怕语文阅读理解,对此您有没有特别的建议?

罗伟章:害怕是出于对“标准答案”的畏惧。先不去揣度什么是标准,说出自己真诚感觉到的就好。再就是第一段特别要读仔细,那是基调。如果是小说,注意理清人物关系,答案往往在“关系”之中。

意林:语文阅读水平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您如何看待阅读以及现在的阅读理解题?

罗伟章:有阅读就有理解,理解说不上对错,只有角度和层次上的分别。对答案唯一性的追求是而今阅读理解题的误区。但考试评分,又不能没有个相对稳固的参照,这成为此类题型难以调和的矛盾。

意林:对于中学生閱读,您有什么建议?

罗伟章:中学生课业重,时间有限,多做课外阅读往往成为空谈,阅读大部头书籍更是不可能,可行的话,可以阅读些名家的美文美句,实在没有时间,那就把课文读好、读透。建议每册书里,自己选那么三几篇,做“研究型阅读”,也就是重读和精读,并做书面分析。另外我比较主张对有些文章熟读成诵,那样能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