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不吃冰棍是不是就过不了冬

作者:漂亮 来源:《意林》

  曾经我以为敢在冬天吃雪糕的自己是个酷男孩,直到在哈尔滨的街头看到成箱的马迭尔堆在路边露天售卖,才知道这不是年轻人吃反季食物的装酷与倔强,东北的男女老少在冬天都好这口。

  和云南真假难辨的冬虫夏草不同,东北摊贩卖给你的冰棍和他们自己吃的一模一样,这种两块钱的东西你是真的买不到吃亏和上当。

  大庆的“東北大板”、长春的“长春饭店小奶油”、哈尔滨的“马迭尔”、沈阳的“中街大果”,无论东北哪里的摊贩都在卖本地产的冰糕。夏天什么味冬天的就什么味,除了硬点没啥区别。最好卖的是鲜奶味,其次是山楂,连最次的巧克力与菠萝味也都炙手可热。

  贪图家中暖气的人永远感受不到街头的盛况,你只有走出家门才能见到最凛冽的人流,甚至身穿貂裘的大妈也会在冬季的街头含上一个冰棍。

  你可以不接受极寒之地的饮食习惯,但永远别小瞧那些敢于在寒风中张开嘴的人。

  如何在北方雪国保证吃冰棍时舌头不被粘住,舌温是关键:撕开包装先啜一小口,舌尖在冰棍上抿一下试探温度,待确定了口腔与外界的温差,你就可以控制舌头配合牙齿的咀嚼,开始尽情地搅动与翻滚。

  整个过程必须行云流水,极寒的气温容不得一丝喘息,嘴巴稍微大那么一点,你就会切身感受到中医学中的“体寒”到底是什么。去朋友家做客,一进门我就开始后悔,面露生涩的我不好意思脱衣服,阿姨看见满头大汗的我连忙招呼坐下:“孩子瞅把你给热的,都到家了把毛衣脱了穿背心就行,吃冰棍不我给你弄去。”说完又打开了窗。

  炎热的暖气让室内的东北人爱上冰棍,但远走他乡的游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和味正个大的冰棍一起告别的,还有那火力十足的暖气。

  从长春不远千里来国贸上班的白领丽人可以轻松拿下价值百万的合同,但面对集中供暖的暖气片,她只能等。

  相比需要等待的暖气,雪糕的上市从来不需要时间,这里的雪糕7×24小时都不会化,因为这里是天然的冰箱。在东北,人们几乎用不到空调,但每一户人家都有冰箱,除了存储冰棍,任何常见的瓜果蔬菜也都离不开冰箱,否则就成了另一种食物。

  冻柿子、冻梨,冰冻食物是天寒地冻之地提高食物多样化的传统方法,连鱼都是摆在路边卖的,大自然才是东北人最刚猛的制冷剂。如果说重庆、南京、武汉是三大火炉,长春、沈阳、哈尔滨就是三大冰箱。东北的冰箱是用来保温的,要冻的东西都放在外面。

  面对外人的种种质疑与少见多怪,幽默的东北人从不屑于辩解——“东北冰棍是好吃啊,不信你尝冬天的栏杆,比雪糕还甜。”东北同事说粘住了不要慌,把嘴唇也贴上去哈几口气就能下来,傻狍子才信。

  从哈尔滨临走前朋友带我逛中央大街,说该吃的我都吃了,这的东西看看就行不用买,东北没有活雷锋,景点的摊贩跟其他地方的商人一样坑游客,本地产的俄罗斯套娃、义乌产的俄罗斯指甲刀,恨不得全东北的旅游特产都来自俄罗斯。唯一童叟无欺的是冰棍,毕竟,这里的俄罗斯巧克力被老板藏在柜台下面偷偷出售,但冰淇淋却铺满了马路。

  深夜,加班晚归的你在小区门口碰到了隔壁东北来的大兄弟,你问他大冷天的吃冰棍凉不凉,“没有事,这不是下班了闲的嘛。”或许再早两年你也会跟他一起来上一根,但只有大哥自己明白,流泪吃饭谁都干过,而敢在冬天里吃冰棍的人,才是能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