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理,世界上没有内向的东北人

作者:猫猫兔 来源:《意林》

  一个真理——世界上不存在内向的东北人,每个东北人都巨能唠嗑。

01气候寒冷、无心干活

  东北位于中国最北边,冬季均温零下20摄氏度,大北风5~6级,出门一趟都得捂得就剩俩眼睛,不戴帽子等耳朵麻了一拍就能打掉。到了冬天,大雪封门,还没有那么多保暖措施,想干点啥都不成。咋办呢?猫冬。原来没有手机电脑这种东西,不找人唠嗑还能干什么?

  炕头是东北人唠嗑的终极地点。招呼大伙上炕是东北人待客的最高礼遇。弄好柴火烧热土炕,热乎乎的炕头使人从尾巴根到头发梢都是暖的,特别能激发内心倾(八)诉(卦)的欲望。于是一群人坐在热炕头上盘腿儿开唠。

  在唠嗑这门技艺上,东北人攀比心很重,从小就开始竞争。哪个东北娃不是眼看着奶奶婶子们边嗑瓜子边你一句我一句见招拆招长大的?可别小瞧嗑瓜子这项运动,它是东北人练嘴皮子的基本功。“果脯”、“糖块”、“卤味”这些零嘴儿在“瓜子”面前一点儿分量也没有。

  东北人从小到大嗑的瓜子连起来能绕地球两圈,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训练,嘴皮子技能达到顶峰。跟东北人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总觉得是要打架。

  嘴皮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口音。东北人有着十分独特的口音,这种口音,与全国各地的口音都不一样,它是在普通话基础上形成的,单每句话都能听懂,连起来说就能把你说蒙。一个事实,大多数东北人是听不出自己有口音的。

  比如黑龙江那边,基本就是普通话,除了嗓门子大。没办法,地广人稀,说话全靠吼,东北人很少有嗓门子小的。

  倒是辽宁,存在感就比较强了。辽宁人说话,声调独特。

  你跟一個辽宁人聊天,语调很容易被他带跑。你会不自觉说着说着语速加快,声调拔高,再加上说到激动时的肢体动作,让人以为下一秒就会吵架或者打起来了。

02地广人稀、爱攀亲戚

  东北地广人稀,受日照、风、降水、土壤等条件影响,村落分布极不均衡。距离较远的两个村落,要赶着驴车在空旷的黑土地上走个几天几夜才能到达,人们感觉非常孤单。

  天寒地冻,白雪皑皑,遇到豺狼虎豹的概率甚至比遇到人的可能性要大很多。这就导致但凡见到人就分外亲,没几句话就“大兄弟”“大姐”地叫着,顿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酒桌”是东北人唠嗑攀交情的圣地。在东北,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够意思陪我喝点”、“不喝酒就是瞧不起我”是东北人酒桌唠嗑的两大法宝。

  如果你挨不住面子,跟着喝了,那恭喜你,十有八九桌下倒。

  真正的东北土著,白山黑水间畅游驰骋的游牧民族,种族天赋加buff,是不会喝多的。

  一场阵容齐整的东北酒局需要至少3个角色:嗑最多的东北大哥+“哥你说什么都对”的忠心小弟+看穿不说破谜之微笑的智者。这三个角色凑齐,就是一台戏。

  东北大哥在酒桌上夸夸其谈,小弟和智者一听就知道他哪句话是真事哪句话是吹的,但如果有南方人在场,那就会认为东北人爱吹牛。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桌东北人吃饭,服务员问:哥今天吃点啥啊?

  大哥:满汉全席,生猛海鲜。

  南方人听了就会觉得大哥太能吹了,吃得起吗?

  但是东北人一听就知道,大哥这是扯犊子,就会回一句:这个没有。小野鸡炖蘑菇行不?

  大哥:中!快点上吧!然后这嗑就能唠下去。

03多民族融合、不勒规矩

  东北人唠嗑能说敢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东北人豪爽的性格。

  在东北,我们说这人唠嗑咋这么“敢造”呢?这个“造”字,就是东北人的乐天性格,什么都敢说,什么都不在乎。

  比如,娱乐圈的东北籍明星,最爱唠“自信”。孙红雷,自称颜王,总发愁自己帅成这样,还让不让人活。林更新给自己起网名叫九亿少女的梦,一点不羞耻。雷佳音吹雪,胡子拉碴满脸褶子,愣说自己比刘昊然都年轻。

  东北人在一次次霸气又不失幽默的唠嗑中,还很讲究技巧。甩词必须得狠,比喻必须形象,感情必须丰富,这几乎是东北人唠嗑的铁律。

  东北人的造词能力让人服气。“整”是东北人唠嗑的文眼,一个万能动词,能够消解一切高大上。半个东北人福原爱在微博上宣布婚讯——“谢谢老公为了我们的爱情整这个戒指”。

  东北人在唠嗑过程中还创造出许多象声词,比如ba ba的,piapia的,ka ka的。伴有极强的胸腔共鸣,听着就贼刺激。

  东北人还特别擅长运用场景。让你瞬间被带入唠嗑的情景当中。曾经在沈阳街头看到一男一女吵架,女人采用的是暗喻手法:“骑头驴牵只猴,你就能取经了!”(意思是男人太磨叽,不像个爷们儿。)

  东北人唠嗑喜欢用四字“成语”来表达动作,你都不知道哪来的,却又莫名很生动:随河打淌(精神萎靡),毛愣三光(做事不稳当),急头白脸(情绪急躁),破马张飞(阵势大)。

  要在一段对话中占据主导地位,光吸引人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关键时刻能驳斥别人。

  要知道东北的夜晚总是比其他地方长一些,为了省钱,人们晚上唠嗑都不点灯。黑暗在不经意间就创造了一种令人轻松的民主气氛,有点像网友发言时穿上了马甲,毫无思想包袱,于是“打岔”“抬杠”等唠嗑方式应运而生。

  东北人喜欢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其逻辑又强大到让你的思维跟着他一路小跑,反感不了。

  在短暂的时间内,轻易地理顺思想并快速地表达出来,是东北人打岔的绝招。还有抬杠!每个东北人都是杠精,这是母胎里带的,其他地方人比不了。

  每个东北人从小都被妈妈这样训练过:“妈我想要自行车。我看你像自行车。”“妈我想要游戏机。你看我像不像游戏机。”“妈给我买双鞋。我给你买个六。”

  经过训练的东北人,能在跟人发生意见分歧时,熟练运用“偷换概念”的方法瞬间把你说蒙。说到底,东北人爱唠嗑是天生的。

  出了山海关,茫茫荒野,各种天灾人祸虎豹豺狼,生存已经非常不容易,用“唠嗑”这种单纯的语言形式获得乐趣以及心理满足感,跟大家刷抖音是一样的。警惕找你唠嗑的东北人,唠嗑五分钟,人间一小时啊!

  (步步清风摘自有意思网 图/陈明贵)

上一篇:时间胶囊     下一篇: 有一半的蹦极者是被推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