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作者:耿艳菊 来源:《意林》

  耿艳菊:全国知名报刊写手、美文作家,中高考语文热点作家。多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考试真题和中学语文有关课文同步练习及课外阅读材料。已出版文集《土豆发芽当花看》。

  意林:您写这篇文章在怎样的情景之下?

  耿艳菊:这篇文章是2017年写的,彼时我离开故乡十多年了,在外面渐渐稳定下来。然而,在外面生活那么久,故乡的很多习惯一直跟随着我,比如对面食的喜欢。这其实是一个人的根,每个人都有的天然情怀。年少时,我们都曾豪情壮志,要去追求诗和远方,兜了一圈才蓦然发现真正的诗和远方就是用热情拥抱当下,真诚、简单、踏实地生活。

  意林:您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与写作脱节这一现状?

  耿艳菊:写作是最实在的事,我觉得没有捷径可走,除了多读书思考外,最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两个字:勤写。有两层意思,一是多动笔写,写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二还是多动笔写,这个写是记。天长日久的积累,下笔时自然会涌出美的思想和文字。

  意林:您认为阅读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

  耿艳菊:读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像登山看景,首先让人摆脱了一己狭窄的天地,一步步往上,人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胸怀也会越来越开阔。读书是最好的修心养性,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风貌。

  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对薄荷的感情,現在想来,和对故乡的感情竟有几分相似。那时候,人是小小的,心却大得很,轻狂得不行,热热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简单素朴,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腻烦到厌。后来到底出去见识了,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嚣世界,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地会想起曾经令人腻烦的宁静乡土,还有光阴里一丛丛宠辱不惊的薄荷。

  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

  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宁的青碧。家里那人笑我,你呀,这是要在窗台上养出一片故乡嘛。

  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我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淡然不惊。。

  (本文入选2019年山东威海市中考阅读题,文章有删减)

上一篇:金钱两方面     下一篇: 母亲的刺绣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