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播放量1.7亿次的男人,我服了

凤凰周刊

鲁迅,一个熟悉又遥远的词。每个中国学生,读书时都有过“默读并背诵鲁迅全文”经历。

但离开学校后,鲁迅就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代名词。在这个几分钟就能快速看完一部电影的时代,阅读都已经成了稀罕物,更何况佶屈聱牙的鲁迅,真的有年轻人愿意看吗?

这个问题,B站UP主智能路障也许能给你答案。

他在B站更新的鲁迅系列,时长往往几十分钟,内容硬核,却播放量过百万。

万万没想到,年轻人居然喜欢在B站读鲁迅。

“大家好,我是UP主智能路障,今天讲一讲鲁迅。”

2020年9月,智能路障在“围炉夜话”栏目,第一次推出谈鲁迅专题。

在此之前,智能路障是个游戏UP主,视频的主要内容是揭露游戏圈黑幕。从游戏转型讲鲁迅的原因倒也简单:读书时他讨厌鲁迅,等到20多岁时重读,又惊为天人,想跟大家重新介绍一番。

按照智能路障的计划,鲁迅系列会做五六期,也没指望着能有多高的流量。点开他的视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时间极长。

事实上,除了第一期节目外,智能路障的解读鲁迅系列,时长都在20分钟以上。2020年11月讲解《狂人日记》那期,甚至达到了惊人的56分钟,比一节语文课还长。

正如路障本人所说,鲁迅是个谁都能讲,但很少有人能够讲好的人。想要重新解读鲁迅,必然要深度挖掘,加入大众不常接触的细节,这也就意味着,视频的时间无限拉长。

在“3秒定生死,7秒必转折”的短视频时代,这样的慢节奏显得格格不入。

难怪连粉丝都替他着急,劝他不如将视频分期发,增加播放量。

无论从何处看,智能路障的视频,处处都与这个流量时代相悖。

可谁承想,他的鲁迅系列从第一期起,就获得了300多万播放量,比平时高了一倍。

视频播出后,智能路障获得了一众好评,粉丝还给他起了个称号:鲁迅区UP主。

学生党看到智能路障的视频,更是如获至宝,如同打开新世界。

原本拖后腿的时长和内容也被观众自动忽略。反倒是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看智能路障讲鲁迅,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丝毫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

就这样,这档原定只讲五六期的节目,一再加更,如今已经出到了十几期。

而智能路障也靠着对鲁迅的深度讲解,成为200多万粉丝的B站百大UP主。

这一切不禁让人感叹:鲁迅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生命力,穿越百年时空依旧能让人欲罢不能?

在中国,但凡接触过中小学教育,鲁迅是绝对逃不过的。

据统计,现行的7种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平均入选数6.57篇。鲁迅作为当代语文三大魔咒之一,曾让无数学生见之发愁: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这倒不难理解。限于课堂时间,大家能接触到的鲁迅,往往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作家。形象一旦严肃起来,学生们离他的距离自然就远了。

而智能路障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作为凡人的鲁迅,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讲《藤野先生》时,智能路障会从鲁迅艰难的求学经历讲起。

鲁迅赴日留学期间,因反感其他中国留学生的风气,只身前往仙台求学,可他日语不好,学的还是术语颇多的医学,住不好吃不好,还经常被日本同学排挤。

这些经历,在他的文章《藤野先生》中,只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的背景。但只有了解这些背景才会知道,当鲁迅遇上对自己倍加关心,时常帮自己修改讲义的藤野先生时,那种难言的感动。

智能路障还会讲鲁迅不完美的感情生活。

原来,铁骨铮铮如鲁迅,也会被家人催婚。在母亲的蒙骗下,鲁迅从日本归来与朱安成婚。可朱安从未读过书,两人毫无共同话题。婚后朱安常年独守空房,成了一场婚姻悲剧。

对于这个妻子,鲁迅既厌恶其带来的包办婚姻,却又同情她被传统封建礼教束缚。

有了这层关系,自然就不难理解,日后鲁迅为何能够创造出经典旧式妇女形象“祥林嫂”。

关于鲁迅的骂战,智能路障甚至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给几场恶战梳理了脉络。

就比如鲁迅《华盖集续编》中那篇《我还不能“带住”》,若是寻常看书,看到这篇杂文定会满脑莫名其妙,心想又是李四光,又是徐志摩的,到底在整些什么名堂。

但听完智能路障的梳理,便会发现,原来鲁、李两人早已隔空吵架许久。后面徐志摩出来当和事佬,便被气头上的鲁迅一通臭骂。看似严肃的鲁迅,其实还是个性情中人。

在智能路障的解读下,鲁迅被“去符號化”,让观众看到了他的一体多面,既熟悉又陌生。

想要读懂一个人的文章,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一生经历了什么。

当鲁迅的一生徐徐展开时,原本显得晦涩的鲁迅文章,似乎也就没那么难懂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还愿意读鲁迅吗?

其实,智能路障的走红早已证明,鲁迅并非那么遥不可及的存在。

鲁迅到底有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呢?简单说一个数据:迄今为止,B站有1.36万条视频跟鲁迅有关,总播放量达1.7亿次,是整个B站最受欢迎的作家。

只是,相较于课本里那个严肃认真的鲁迅,B站的鲁迅形象更加多样。他既是名震海内外的大文豪,也是怼天怼地的吐槽十级选手,甚至被网友意外开启音乐人属性。

在人们的惯常认知中,网络视频更多地与娱乐、消遣联系在一起。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视频很可能会替代文字,成为大众深层次认知理解这个世界最主要的途径。

就像智能路障一样。过去大家对鲁迅的印象只是几篇要考的课文,而在他的视频中,很多人才真的懂了和爱上这位伟大的作家。

在这种存在形式中,鲁迅的名字获得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