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书架

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托着书,美滋滋地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訴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本文入选2017年重庆中考阅读试题,文章有删减)

张莹:笔名谷煜。多篇文章被选为中考阅读试题、高考作文范文,新书《半旧时光》热销中。

意林:你认为这篇文章为何会选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

张莹:任何文字都是有感情的。我觉得这篇文章入选原因有三:一是好的文字是可以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二是文字的真诚。因为是亲身经历,写起来倍加流畅。三是启发写作。因为文章有细节能和读者产生共鸣,所有平常的日子,只要善于观察,一花一树,一饭一蔬,皆是故事。

意林:你写这篇文章在怎样的情景之下?

张莹:我亲眼看到,也亲耳听到很多朋友在吐槽,现在的孩子似乎没有了读书的乐趣,很多的时间都被电子产品代替了。我很心疼,心疼那些散发着墨香被冷落的书,也心疼不愿读纸质书的孩子和大人们。我想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便写下来,希望读者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意林: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

张莹:我读书很杂。可能因为小时候书少养成的习惯,只要是带字的,就要读一读。当然,阅读还是要讲究质的,小到一个好词,一首诗,大到一篇美文,一部书籍,还是要反复咀嚼的,这样一点点积累,才能真正入心,搭建起自己的文字堡垒,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我觉得中学生的阅读还是从古典文学读起,每天一首唐诗,一句宋词,慢慢地走向阅读的大天地,日积月累,自会不同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