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美味无法复制

作者:淡淡淡蓝 来源:《意林》

  到达呼伦贝尔莫道嘎小镇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9月的北方,仿佛已是江南的冬天。瓢泼大雨气势汹汹。

  此时方便面已经不能安慰我们空虚又清冷的胃,想吃炖得咕噜咕噜翻腾着热气的铁锅炖,我们组团出去觅食。

  8位團友,来自天南地北,凑成一桌,点了一个鱼锅。老板在超大的铁锅中,依次放好土豆、茄子、白菜和粉条,再摆放好五六条刚刚宰杀的鱼,倒上准备好的一盆通红的调料,铁锅底下生起柴火,开炖。

  饥寒交迫的几个人都眼巴巴地紧紧盯着大铁锅,每次老板过来掀盖子,每个人都眼里冒光,急急地问:炖好了吗?可以吃了吗?老板笃定地摇头:不要急,要炖入味了才好吃。

  过了一会儿,老板又来掀盖子,只见他在炖得汩汩冒泡的锅子里又摆放了一层肋排和豆腐。我们再次气馁地缩回期待的脖子。直到老板拿着蒸架过来,在上面扔了十来个花卷,说:再等8分钟,就可以吃了!8分钟后,掀开盖子,8双筷子齐刷刷伸向铁锅。

  花卷放在汤汁里蘸一蘸,仰起脸、张大嘴呈45度角大大地咬上一口,鱼肉鲜嫩,土豆绵软,排骨筋道,还有白菜豆腐粉条,全部饱满地吸收了汤汁的味道,最爱吃的是锅底的茄子,炖得熟烂,味道浓郁。那一刻,味蕾带来的满足感超越了一切。

  旅行回来之后,仍然对这个味道念念不忘。和朋友一起找了本地一家也叫“东北铁锅炖”的小餐馆,兴冲冲满怀期待而去,却失望而归。一样的锅子,一样的食材,一样的做法,却怎么也品尝不到那一晚令人神魂颠倒的味道。直至后来去广州旅行,我突然明白了原因。

  在广州,我吃过一家“银记肠粉”,是广州朋友竭力推荐我品尝的一家特色肠粉店。这是一家小小的、旧旧的老店,肠粉的品种却繁多,花生酱肠粉、肉蛋肠粉、虾仁肠粉……完全不像我们当地的小吃店,就只有一款“肠粉”。

  最后我们分别点了三丝肠粉和虾仁肠粉。肠粉端上来,浇一勺色如琥珀、清香透亮的酱油,试探地咬一口,晶莹剔透的肠衣细腻柔滑Q弹筋道,蘸了酱油的虾仁滋味浓郁,妙不可言。我食指大动,大呼“好吃好吃”,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我记忆中的肠粉味道。

  后来看到一篇关于广东肠粉的文章。说肠粉对广东人而言,并不只是一种小吃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家乡的印记。制作肠粉的米浆,是用传统的工艺石磨磨出来的,而餐桌上的那一瓶酱油,更是肠粉的灵魂。是用花生油、生抽、水和冰糖,再添加虾米、香菇和香葱等熬制而成。每一家肠粉店的配方各不相同,酱汁的味道也各有千秋。

  为什么我们热爱旅行?除了让平凡庸常的自己从日常琐事中短暂脱离,去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尽情释放自己,还有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探寻舌尖上的美食。尽管现在想吃什么都能网购和复刻,但网购和复刻出来的食物味道,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白先勇在小说《花桥荣记》里写过:出了桂林城,米粉味道就不一样了。

  美食的做法可以复制,但美食自带的家乡属性、地域特征,以及旅行时的际遇氛围和心情,却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