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哥”火了,“00后”开始“整顿”奥运会

巴黎奥运会,新时代的小孩哥、小孩姐站到舞台中央,成为主角。他们拿到接力棒与话语权,展现新派运动员的心境与姿态:正视、训练、面对;简单、专注、不动摇,不刻意拔高意义和深化苦难,而是把过程当作过程本身。

巴黎奥运会首金,来自中国的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项目:2006年出生的黄雨婷,2004年出生的盛李豪。

射击极考验内心,包括心跳、呼吸、协调性、击发时的手感。一枪打准,难;把把打准,难;打不准了调整过来,更难。偏偏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项目,还是折磨人心的游戏:资格赛论总成绩,一枪打岔了,还能慢慢追;决赛,一枪定一回合胜负,每一枪都是海角天涯,仿佛足球的点球大战+网球的“抢七”。

然而盛李豪与黄雨婷,仿佛不知道紧张。盛李豪是持续地稳定,从头卓越到尾;黄雨婷总是气定神闲地最后一个开枪,所以一直以来仿佛所有人都在等她的结果。

而她也总在比赛节点,给出一个爆发:2∶2时,她打出了10.8环,反超;被韩国追了一枪后,她10.7环,8∶4领先;之后一个10.5环,拿到赛点。最后一枪,盛李豪稳稳的10.7环,与黄雨婷的10.8环珠联璧合,得到金牌。

赛后,比赛时生死之际文风不动的他们,面对采访,反不知道怎么说。

微博名“光靠干饭就”的盛李豪开玩笑道:打比赛不紧张,接受采访更紧张。

黄雨婷则说,2000年后出生的运动员的特质,大概是“我觉得更有冲劲一些,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之后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黄雨婷展示了何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气步枪决赛的打法,是末位淘汰的大逃杀。以往积累的优势足以保底,当下的一枪决定命运。就在这让人胆战心惊的大逃杀中,17岁的黄雨婷和韩国16岁的潘孝真,始终稳定领先。

最后两枪决金牌时,黄雨婷231∶232.3落后于潘孝真,很是艰难。然后黄雨婷10.3环,潘孝真9.9环——为潘孝真第一次失手。最后一枪前,241.3∶242.2。最后一枪,黄雨婷10.5环,潘孝真9.6环——为潘孝真第二次失手。黄雨婷追到绝平。在关键的两枪上,潘孝真动摇了,黄雨婷不动。加枪,潘孝真没再失常。黄雨婷10.3环,潘孝真10.4环,于是黄雨婷获得银牌。这就是竞技:大家都在努力奔逐,追平历史纪录就无可挑剔。只是黄雨婷最后时刻心如铁石,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就在加枪之前,她俩的251.8环——奥运会纪录——由上届杨倩创造。即,黄雨婷落后时,打出了追平历史纪录的神奇绝平,然后惜败0.1环。

这是最无可挑剔的银牌了。

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2000年出生的谢瑜,跟莫纳和马尔蒂尼两个意大利人战成一团,等莫纳盛极而衰,等马尔蒂尼的起伏,谢瑜一枪一枪稳稳地追上。后来者居上,领先了,再没下去。

只剩三人时,莫纳——他侧身时,左手会习惯性做点动作——心态先崩了,一个8.3环,成了第三。

谢瑜与马尔蒂尼最后两枪,马尔蒂尼一个10.3环,一个9.5环。有起,有伏——他打完之后,会轻微地摇头或点头。谢瑜则始终如一。最后一枪,镜头甚至给他开枪全流程的特写。呼吸,举枪,瞄准,击发,低头。流畅,稳定,最后一个开枪。

两个10环,锁定冠军。夺冠了,谢瑜才第一次笑出来,露了牙,笑得极可爱。直到回过头面对教练和队友们的庆祝时,他有个挺明显的呼吸动作。这时才显出来:原来开枪前低眉凝神、开枪时不动如山的他,生于2000年、决赛场上年纪最小之一的他,也是普通人,也会笑,也会紧张。

然后,盛李豪打出统治级的表现,拿到男子10米气步枪金牌。东京奥运会,盛李豪16岁,是东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亚军,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射击奖牌获得者,然而错过了那朵叫作“金牌”的花儿。三年后,他拿回来了。

而且盛李豪没戴耳塞。他真的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吗?

“00后”运动员,有那么不同吗?

黄雨婷说,在备战2024年奥运会阶段,她与团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心理训练活动,涉及模拟赛场压力、掌握自我调节技能等多个方面。因此她能在10米气步枪决赛最后临危不乱完成绝平,但赛后她承认,当时非常紧张,心跳很快,只能不停地调整自己。

她满意的是,“在这样一个关注度高、受干扰程度高的比赛中,自己还是依然能够秉持自我,做好自己”,是最大的收获。

“初生牛犊不怕虎”,并不只是勇气,也有方法。对盛李豪与谢瑜而言,也是如此。

谢瑜夺冠后说,“我感觉今天对自己的掌握、控制还行”。拿到第一枚金牌后,盛李豪说希望将来比赛的时候,能有好的状态,有一点好的运气。他们将状态与心理当作自我控制的一部分,正视、训练与面对,而非一味地强调吃苦耐劳、咬牙拼命。

与此同时,虽然盛李豪开玩笑说比赛不紧张,采访更紧张,但能开玩笑,本身也是一种姿态。

这份心情与姿态,就是典型的新派运动员。

比起老一代运动员,2000年后出生的运动员更多描述自己的专业与体会。当他们胜利时,比他们多历世事的教练们有时比他们还激动。

生于2009年12月,现年14周岁的崔宸曦,是这届巴黎奥运会年纪最小的运动员之一。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最后时刻,巴西选手雷莎·莱亚尔完成大招,崔宸曦被反超,与奖牌失之交臂。惋惜之声当然有,但14岁的崔宸曦对此相当坦然。她说,和其他运动员都是朋友。比赛里的超水平发挥与失误,都再正常不过:“没什么遗憾的,第四名已经很好了。我可以不失误,她们也可以不失误,其实那些招,她们平时都会。”

少年的轻盈与松弛感,将运动还原为运动本身。

2000年后出生的运动员们,正在为我们展示,何为真正的新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