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岁岁年年,可以相见

2009年,在外地读大学的我决定考回父母身边读研究生,所以联系了我的导师——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任教的崔老师。崔老师详细地为我介绍了他当时的研究方向、课题重难点,还细心帮我分析了就业前景,最后我确定报考他的研究生。

笔试、面试都很顺利地通过了,我终于成为崔老师团队的一员。研究生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现在做梦还经常梦到那时候的场景。

开题、中期、结题,我的科研做得很顺利,崔老师为我挑选的方向也比较好出成果,同批的研究生里,我最先发表了影响因子不低的科研论文,并很幸运地获得了第一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读研的三年里,我不仅从崔老师身上学到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崔老师的研究生导师那时已经评上院士,当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炙手可热,而崔老师却儒雅而低调,一直勤恳地扎根于科研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出成果。

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原本要硕博连读的我家中突然发生变故,我父亲罹患癌症,手术后出现罕见的并发症。家里的亲戚们对我提出要求,让我尽快工作并结婚,以让我父亲能安心离开,我当即决定放弃硕博连读拿硕士学位毕业找工作。崔老师劝说未果之后又发动了团队里跟我关系亲近的师兄师姐们以及其他老师多次劝说,我当时一心只想着孝顺父亲让他不要抱憾离开,一意孤行地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苦心。

毕业之后,虽然每年都会在教师节、春节给老师发邮件送上真心祝福,但是工作单位与老师的单位只有几百米之隔的我从来不敢回去看望老师、面对老师。我想在老师的心里,一定是对我失望的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所在的单位要办一场学术研讨会,派我邀请崔老师参加。我忐忑不安地先联系了师兄,然后给老师打了电话。没想到老师对我一如既往地和蔼。他关切地问起我的近况,并邀请我有时间一定要回团队坐坐。研讨会当天,中间休息的时间老师来到我的位置,询问我的工作现状,与我探讨工作上的发展方向。研讨会结束后,在一个教师节的下午我终于回到久违的研究所,拜访了崔老师。以前读研的时候对崔老师是尊重而疏离的,毕业多年后再来到老师的办公室,感觉老师就像我一位重要的亲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

从那之后,我会定期回去探望崔老师,他现在团队发展得很大,老师加学生有二百多人,我每次去,他都很忙碌,但他都会抽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跟我聊一会儿。每次和老师聊天,我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他会在我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为我指点迷津,也会在我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帮我答疑解惑。每次和老师聊完,我都豁然开朗,心情如拨云见日般愉悦。

我一直没有告诉老师,在我不敢面对他的那几年,我一直因自己是老师不成才的学生而感到羞耻,我想老师心里肯定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近几年又可以和老师面对面交谈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老师对我毫无芥蒂的关怀。师恩如山,唯愿恩师身体康健,岁岁年年,可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