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感

作者:流沙 来源:《意林》

  我有一个朋友,在离杭州主城区20公里的工业区有一家机械加工厂,他对我说,招工人越来越难了。今年他把月工资从3500元提到4000元,陆陆续续来了一些应聘者,但到了厂区一看,大都一言不发地走了。

  现在的年轻人就业,希望能坐办公室,工作要轻松,工资要高。他的工厂在工业集聚区,交通不是十分方便,厂里的机器也都是油渍渍的,给人的体验不太好。其中有个年轻人,刚技校毕业,对我那朋友直言:“你让我到这种地方上班,才给4000元,我送送外卖也不止4000元呀!”

  这是一句大实话。

  他想挽留一下这位年轻人,说你在技校里学的就是机床,我这里就有数控机床,工作几年,锻炼锻炼,你就有技术了,以后就可以拿更高的工资。

  有一种情绪在蔓延,这种情绪就叫“临时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临时感中。

  以前的社会不是这样的。因为你的住房是固定的,工作也是相对固定的,一个人的人生角色大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当时的那个社会缺少流动性,所以少了许多可能和机会。现在,各种资源是可以交换的,社会的流动性产生了无数机会,让各种可能性无处不在。

  于是,“先凑合着”的临时心态来了。“先凑合着”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其逻辑非常之精妙——我所要的东西没有到来,那现在的一切都是临时的,我就没必要付出。

  “抓周”是许多中国家庭预卜孩子前途的一种习俗,孩子满周岁后,让孩子趴在地上,面前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任其抓取,如果孩子抓到笔了,说明以后他将是一個读书人;如果孩子抓到算盘和钱,说明以后是一个生意人……“抓周”没有任何科学性,但它期待的是关于人的长期定位的预设。

  临时感是对传统社会认知的一种“对冲”,是“不接受”“不融合”,是看风使舵。这种“临时感”看似自己没有损失什么,事实上你损失了最为宝贵的东西:时间、历练,还有你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在职场中,一旦有“凑合着”的临时心态,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来,你会尽量地少付出。你在职场中或许得到了一些利益,但肯定得不到太多的职业历练,更为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个人走向成功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人格力量,比金子还宝贵。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看清自己的未来。这个社会的确充满了变化,但“干一行爱一行”仍然极其稀缺,有太多的成功者,都是从微不足道的岗位做起,从“干一行爱一行”的普世经验中汲取营养的,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赢来一个又一个机会。

上一篇:“松下米饭”夫人     下一篇: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