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都藏在大排档里

一座城市最接地气的地方,是大排档。在这里,不论你身家几何,是男是女,都得在嘈杂拥挤的环境里,等待美味光临。

端不上大台面的猪鼻筋、牛欢喜、鸡屁股、烤猪眼,在沾着油渍,刺刺作响的不锈钢盘里,找到最自在的归属地。煮到米花爆开的夜糜,炒出焦香镬气的牛河,万能的椒盐、蒜蓉、铁板、豉油皇、避风塘……都不足以涵盖大排档江湖的精彩。

仿佛有人的地方,就有大排档。这里凝聚着草根般的生命力,食物现点现做,物美价廉,没有餐桌礼仪,只有放飞瞬间。

有人穿睡衣,有人穿背心,阿叔穿着人字拖,丽人扎起丸子头……甩开膀子、边吃边聊,不需要所谓的庄严,不需要过分的装点,更不需要“装”。

真实、真味、真诚,是一切的必杀技。大排档,是一个真实的地方。有人痛哭流涕,有人放肆大笑,活像一个戏台子。在大排档里,人们更愿意抹掉脂粉、摘下面具,不论哭笑,都是真正的自己。

人们在大排档里讲着永远不会在公司讲的八卦和信息,说着对家人和至亲也难以吐露的话语……不愿意被生活淹没的人,在大排档红红绿绿的灯牌下泅渡,在人间最暖也最热烈的烟火气中,得以喘息。

食客们放下体面和斯文的同时,也放下了权衡与伪装。午夜会赋予人们天然的勇气,再没什么比坦诚相待更打动人心。

大排档也讲究“以真心换真心”,面目相熟的食客见了,招呼寒暄;熟稔的老板听见老位子推拉桌角声,无须回头,就大手一挥,起锅翻炒上了。

大排档提供了一种随时入座、融入群体,又可以随时离开,抽身而退的自由。这恰恰让各种压力得以释放,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去大排档吃一场。那里未必上得厅堂,但能海纳八方。在昏暗的灯光下、散落的霓虹中,最能还原夜晚的本来面目,带给你美味与慰藉。

在“聚着聚着就走散了”的遗憾人生里,大排档也充当着回忆与重逢的悲欢地。毕业升学、各奔东西、回到老家、创业波折、结婚生子、四处漂泊……仿佛人生所有的境遇,都能在杯酒相交时汇聚。

和老友在大排档里笑过、哭过、醉过,喝完前半场,还要嚷嚷着“老板,再加俩菜”,才算是真正生活过。

和陌生的拼桌人聊着,兴致来了,“啪”地撬开啤酒瓶盖,“铛”地放下酒瓶,你来我往对饮后,且在酒瓶的碰撞声中话平生。

性情中人在大排档里,与这个世界建立起更亲密的联系。而大排档里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代人的故事。

如今的大排档,渐渐从街头巷尾走入了高楼大厦,从露天摊位收缩到檐下一隅。外卖代替了亲自等位,增添了快捷,却也缺少了些烟火气。

若是有一天,大排档消失了,或许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些年代的记忆。而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缩影,就只能掩映在钢筋水泥丛林里,再也回不到从前。

所以,大概不是大排档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大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