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出迪拜

作者:陈晓萍 来源:《意林》

  今年年初,我和同事在迪拜住了五天,感觉好像到了一个巨型的拉斯维加斯,每天都被眼前的现代化城市奇迹所震撼。回到西雅图之后,我突然领悟到迪拜商业模式的要旨,那就是四个字:无中生有。

  迪拜这个城市在40年前还不存在,而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摩登、最商业化的城市,拥有最多的地标性建筑:最奢华的酒店、商场、娱乐场所,最豪华的机场、最贴心的航空服务、最繁忙的空港,每天迎接很多的外国游客……看到这个人造岛屿上那些巨型的五星级酒店和居民别墅,我只能惊叹:在这里,人类似乎是无所不能的:可以逆天、逆地、逆海,建造出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

  那个著名的棕榈树形的人造岛屿是酋长设想出来的能够扩展海岸线的最佳、最美的方案,就这样把迪拜原本只有47千米的海岸线增加了一倍多。那些建造在“棕榈树”上的每一座房子于是都有了无敌海景,成为全世界富有的购买者的抢手货。为了使本土与这座人造岛屿连接更方便,除了渡轮,它还建造了地下隧道和空中轻轨。

  迪拜真是一个真假难辨的城市。从机场出来,道路两边棕榈树林立,花团锦簇,使我们差点以为来到了一个热带雨林地区,而不是终年降雨量不足8毫米的沙漠。仔细观察,我才发现每一棵树和每一排花的下面都铺着黑色的橡皮管,那是人造的灌溉系统。

  很显然,迪拜是一个依赖现代高科技才能存在的城市,这也是40年前它不可能存在的原因。迪拜自己其实没有高科技人才,也没有高科技公司。他们采取的就是“借来主义”或者“买来主义”。就说填海建岛这件事,如果不是依靠德国公司的技术和德国工程师的帮助,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迪拜还创造了“城中城”来巩固高科技在迪拜的存在。这些城中城包括“互联网城”,聚集了来自全世界多个国家的互联网公司,如微软、甲骨文、IBM等;“传媒城”聚集了CNN、BBC、CNBC等一千多家媒体机构;还有“电影城”,储备各种与影视制作、音乐制作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演艺人员……

  迪拜这个无中生有的城市最令我震惊的一点就是,这个城市的总人口中有80%是外国人!迪拜的本地人口根本不足以支撑目前的经济状态,他们需要外国人来打工,也需要外國人来消费才能持续发展。在参观的多家公司中,我们发现员工基本上都来自迪拜之外。公司里面使用英语,而公司的运作理念就是西方公司的翻版,讲效率也讲人性。

  外国旅游者喜欢来迪拜则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义。迪拜这个城市里有250家五星级以上的酒店,入住率在80%左右,而且在不断建造新的。迪拜人的口号是:“只要我们造好了,就一定有人来住!”

  迪拜无疑是阿拉伯世界的一个奇迹。阿拉伯国家大多因为石油富裕,而这些财富常常只被少数家族和个人占有,国王经常就是那个富裕家族的成员。

  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迪拜酋长国第九任酋长相对来说就有一个不同的梦想,那就是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迪拜放到世界的版图上,让全世界对它刮目相看。

  他把国家开放给全世界,按照全世界认同的经济法则办事,吸引全球的人来迪拜工作、生活、旅游。

  他愿意拿出钱来支持这个梦想,并让自己的国民成为这个梦想的受益者——凡是迪拜的国民,都享受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的待遇,而且没有一分税收。

  迪拜这个意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狂欢的世外乐园在人类历史上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也许能够聚沙成塔。

  我在心里为它祈祷,希望这个帮助我们窥视人类文明未来的雏形,可以有一席生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