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节选)

从读本科的时候起,我跟着做农村和环保研究的教授,走过许多地方做社会实践。我在甘肃停下来,和两位藏族朋友一起,建起一间青年旅舍。

旅行走过许多地方之后,突然间它不再只是关于出发,而是像回家,像到达。那时我们想在藏族地区的草原推广环保理念,呼吁游客们珍惜生态脆弱的草原,但没有什么好的渠道,也没有资金。几个人几杯酒下肚,想到建家旅舍做大本营。酒醒之后,我们真就找地方、买地、修木房子、设计、装修、营业,都是自己动手动脑,或者找朋友们帮忙。建房子那两年,我号称为激发灵感,在全国和东南亚体验了好多青年旅舍、画了无数大饼蓝图。不过最后,因为经费不足,所有的设计蓝图,都没能实现。

最后那栋在村舍间、小山前出现的三层小楼,平实无华,甚至没有一块三十米外能看清的招牌。但每次想起一生中最让我骄傲的事,不是高考、上哈佛,也不是获得BB King、辩论冠军,而是开了这家小旅舍。

临去法学院的那个暑假,小楼已经建好,我带着几个好朋友,住进了我们尚未开张的旅舍。我们几个和藏族大哥一起,开着皮卡车去兰州买家具。几个人都是小孩心性,椅子和床还没买上,先想买一个烧烤架,放在屋顶空荡荡的阳台上,晚上对着青藏高原苍茫的星空,喝着青稞酒,烤肉吃。

我们组装家具,申请营业执照,在小街巷里买藏式装饰品,贴上了打印出来的第一个招牌,第一次在预订网站上注册,然后在一个微醺的夜晚,为它写下了第一篇创业手记。

每到晚上八点,夕阳的余晖会为大山镀上暗红的颜色,这青藏高原上苍茫冷峻的群山,才终于有了一丝温柔的神色。

这里是五月的甘南,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西接青海,北望敦煌,南临九寨的山原。五月里依然大风寒冷,晴雨不定,落雨便成雪,云吹散后,夜里会有漫天朗星。

甘南的中部,是小城夏河。雪山草原,环抱城中唯一的长街。

一头连向城外,一头连向藏学府拉卜楞寺。我们的小小旅舍,便在长街近旁的小村里。

群山之外,是风格迥异的黄土高原。从兰州往西南穿过四公里的七道梁隧道,绵延的黄色梯田,就化为灰绿的大山。西去夏河边的临夏,回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四十余个清真教派划地而居。

传说回民之前是七户养僧制,因此几乎每隔百米,就会有风格迥异的清真寺。

近旁的和政,是少有人知的古生物伊甸园。铲齿象用它的大铲牙,记录着这里一千五百万年前水草丰美的样子。

自此往南,就开始爬阶梯,上青藏高原了。

和黃河一样,大夏河在流经黄土高原以前,并非浑黄的颜色,在桑科草原,“弱小”的它还清澈见底。传说此地比邻西夏,因此名夏河。1709 年夏天,第一世嘉木样活佛从拉萨归乡弘法,走到夏河边,在叫作扎西的草原上,见到叫扎西吉的藏族女子,在给叫扎西的牦牛挤奶……总之,这里集齐八个扎西,因此嘉木样活佛在此建寺,取名扎西奇,即吉祥汇聚之意。扎西奇寺就是后来俗称的拉卜楞寺。

彭措大哥给我讲过许多旧时故事。历史上,寺庙之于藏族群众,是一切生活的中心。入寺庙苦学佛法,期有大成,几乎是贫寒子弟和家庭跻身贵族之列的唯一机会。幼时贫苦的彭措大哥,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出家为僧了。“可我还是没能看破红尘,后来又还俗了”,讲到此处,大哥总是羞涩一笑,露出两个酒窝。

旧时拉卜楞寺,便是甘南的中心。传说它当年下辖百余寺,从甘肃、青海、四川,以至山西、北京。可惜群山不能为它隔绝历史。到民国年间,拉卜楞藏族军队与青海回族军队交战落败,四世嘉木样活佛归附兰州,甘南才成为甘肃的一部分。而后历经沧桑,七层佛殿曾被强拆为电影院,大佛像被砸来炼钢铁。

渡尽劫波,九十余间佛殿与万余间僧舍恢复原貌,日日有诵经声传出。数千佛教徒在此研习佛法,受到虔诚信众的供养。政教合一的历史远去,信仰依旧长存。

在这红衣佛教徒漫步街头的小城,我们搭起三层小楼,开始了自己的环保青旅梦。历经两个短暂的夏天和两个漫长的严冬,每根原木,每个窗框,几乎都是依靠彭措大哥和索南草大嫂的两双手。而今,“呼叫旱獭”已在山前,已在晨光之中。

我们想用传统的藏式风格、全木的房子,对环保 NGO(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对志愿者的帮助和培训,对环保生活方式的应用和推广,以一切可能的方式,为脆弱的草原,出一份力。

也许是因为三千米的海拔,每次爬上小旅舍的屋顶,我都会有怦然心动的错觉。在这里遥望远山明月,总有不期然的莫名感动……我们努力,我们做到了。

外公曾是驻藏十多年的老兵,在外公的故事里,自幼对青藏高原有原始的亲切。当他离去后,每每回到高原,想到能为它做点什么,就在心里当作了遥远的纪念。

两年前的冬天,我跟随逢时老师走进甘南高原,至今想来真是极为幸运的事。年轻的浮躁,突然就在苍茫的雪山和大哥、大嫂质朴的笑容里,找到了抚慰,我好像突然长大,懂得了为别人活着的快乐。和喜爱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多么开心,多么骄傲。

夜已深,彭措大哥还在认真做着每一张小木床。他闲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们会围坐在炉火旁,听他讲藏传佛教的故事。大嫂在一旁偷偷眨眼,跟我耳语“别听他乱说”。 (有删减)

编 辑 手 记 :

辩论场下的詹青云给人的感觉很温柔,温柔的人给人的惯常印象是喜欢用坚硬的外壳将自己包裹起来,因为人们眼中的她太过柔弱,然而不经意间的反击反而令人刮目相看。詹青云看似柔弱,但是她的内心尤为坚定,就像她历经抉择时,她说:“别给自己设限,机会到来时,要懂得拿出勇气把握。人生只一程,要一往无前。”身处低潮时,她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要怕,总会过去的,允许自己有悲伤和低落的权利,但也要明白,不应放弃自己。”谈及自律时,她说:“有所想,必须有所付出。而自律,让人自带光芒。”提起家人时,她说:“家人,原本就是——只要你需要,我永远都在。”是啊!柔弱的人不必浑身带刺,内心坚定的锋芒,足以震慑四方。

我们的连载到此结束了,《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詹青云签名版热销中,扫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