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李子花,稠李子果

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里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

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

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

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

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放下电话后我才反应过来。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

(本文入选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朱明东,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文集《岭上花儿开》《行走的歌谣》,诗集《我把赞歌唱给你》等。

《意林》:以稠李子树为写作对象是因为什么?

朱明东:大兴安岭在北方以北,偏远而艰苦。过去的岁月中,大兴安岭人民用顽强的意志,一代又一代,为开发建设发展大兴安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就像在此生长的稠李子树,虽身处寒冷,貌不惊人,却充满火热的情怀,时刻释放着温暖。作为从大兴安岭走出来的作家,除了感恩这片土地,我要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大兴安岭,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格。

《意林》:您认为文章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原因是什么?

朱明东:其实,文章最能打动人的,不是华丽的辞藻和故作的深沉。为人也好,为文也罢,无外乎一个“真”字:真切、真情和真诚。只要满怀真诚,用真情实感去叙述,用真切的情愫去表达最朴实的思想,作品一定能引起读者共鸣。

《意林》:经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您发表的文章。请问您如何选择写作素材?

朱明东:写作素材,其实就是生活中的素材。一篇作品所需素材也必须有生活基础。我的散文作品所用素材都源于生活。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到的,只要能引起我的注意,我都会用心关注,认真思考和整理。创作中,这些日常积累下来的素材,就会根据需要自然而然清晰地呈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