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打麻将,有什么区别

作者:许崧 来源:《意林》

  前几天跟朋友讨论文创产品和旅行的话题。我有个观点,文创产品容易叫好不叫座,因为不是刚需。然后朋友问旅行是不是刚需,我脱口而出说我认为是。当时解释了几句为什么,但总觉得没说清楚,没在关键处。

  旅行最根本的是猎奇和朝圣。有那么多耳熟能详的地方,有那么多不同平常的景色,都想去看看。当然,还有吃。因为大家都是如此,也就可以做成生意。旅行团把最受欢迎的景点和体验串成路线做成产品出售。也有些人觉得受不了那约束,宁愿什么都自己来,于是“自由行”。两者之间并无高下,大家只是依照自己的好恶选择了愿意接受哪些遗憾。旅行中的遗憾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紧赶慢赶没赶上的落日,当时好遗憾,没几天也就忘了。归于消遣范畴的事,就算执着也终归有限的。1.0版本的旅行,跟1.0版本的读书一样,是最健康正派的消遣之一,可也不过只是消遣而已。

  去看,去尝试,去体验,都是很有趣的事。能拿来消遣的必然都是有趣的事。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旅行和麻将其实没有本质差别,都有趣,都能玩一世。积累了很多旅行目的地的记忆,和熟记许多麻雀牌的打法,一样的,也没有高下。

  通过旅行,知道世界是怎么样的,谓之“知其然”。我管这叫“平面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我们一辈子会积累起很多来。这些“知其然”,是我们跟朋友聚会时的话题,是我们跟孩子们聊天的内容,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

  然而,旅行中的收获要变成一种真正的力量,是在那些碎片相互串联起来以后,成为“立体的知识”以后。达尔文如果只是看了很多,无非也就是个眼界异常开阔的平常人。洪堡在南美的旅行中发现大自然万物相连,他的思想启发了达尔文,促使达尔文把一切串联起来思考,从此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看得见的热闹背后总是有看不见的脉络,热闹看多了,慢慢会摸到脉络,变成“看门道”。用文绉绉的话说,这就是“知识图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是我认为的旅行2.0。一旦踏上这个旅程,便再也退不回去。

  把碎片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在我是阅读。阅读和旅行之所以被人相提并论,是因为阅读是二手知识,旅行是一手人生,两者相加才完整。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高晓松说,读万卷书看皓月繁星,行万里路晓人情世故,是个很文艺却十分精确的解释。路走得多了,需要靠阅读来理解世界的过去和来由;书读得多了,需要去人群中用烟火气来验证。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版图,走过很多路、读过很多书的人,把思想的边疆拓展到了最远处。

  在繁花似錦的世界里走得多了,一个学会看到脉络的人,会被世界带着走。人不可能喜欢自己不知道存在的东西,爱上一个不知道存在的人。在不同的世界里行走,是在为自己创造可能性。走得越多,看到越多,找到梦想的可能性越大。追逐梦想的人,先要有个梦想才好。

  有没有梦想,区别开了两种人生。只有消遣的人生也没毛病,也挺好的,但我总觉得不够过瘾。有个真心热爱的梦想去追逐,不管最后是否能追到,走过的一路至少已不是白费和虚度。

  以人生逐梦,才是过瘾的人生。对我,这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