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进城

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仅有的一次。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做好庄稼人,必须起得跟鸡一样早,何况眼下是收麦的时节。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个儿到县城一趟。”在灶台前忙碌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丢不了。”山伯头也不回,闷声闷气地丢过来一句。山娘又道:“你没进过城,认识路?”

“鼻子下边就是路!”山伯的话硬硬的,不容置疑。

望着山伯的身影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上,山娘轻輕叹息一声。昨夜他就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没睡踏实,有啥关紧事?咋不吱声呢?去城里干啥?城里唯一跟他们有牵连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山子。

两年前,也就是1987年,县里建铝厂,在全县范围内物色工人,山子有幸被选中。按照惯例,昨天是山子休班的时间,该回家一趟。结果,山子没有回来,难道是因为这个?听山子说,县铝厂不在县城,在县城边上的一个乡。他要上班,先步行几十里山路到镇上,然后坐车到县城,再从县城坐上开往那个乡的公共汽车,到达途中的一个小站,步行十多分钟才到单位。农闲时节,老头子曾想带着她到山子工作的地方看看,一想到这么复杂的线路,就打了退堂鼓。他今天是咋了?真的是去找山子?山娘的心思乱七八糟了一天,割麦也不认真,不住地往山头上瞄。

后半晌的时候,山子回来了,一个人。山娘诧异地问:“没见到你伯?”山娘说的“伯”就是山伯。在山里边,一般称呼父亲为“伯”。山子一愣,不高兴地说:“他去干啥?我没见到。”看到山子的反应,山娘不敢多说。她心里明白,老伴弯腰驼背,走路不利索,形象不雅观,山子是嫌弃他到单位给他丢脸了。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惫地回来。看到山子,他不自然地一笑,低眉顺眼地说:“我摸到你们厂,他们说你回家来了。”

看到山伯蓬头垢面的样子,山子气呼呼地说:“你去干啥?没事就不能在家歇着?”山娘不满地瞅了山子一眼。山伯嗫嚅着说:“昨儿个我听说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辆货车撞到了一辆公共汽车,死伤好几个人……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辆公共汽车……吓得我一夜没睡。没事就好。”山娘这才知道老头子去找山子的原委,瞪了山伯一眼。事后,山伯对她说:“给你说了有啥用?让你也跟着担心?”

(本文入选2020年山西省中考试题,文章有删减)

侯发山:河南省小小说学会秘书长,郑州商学院客座教授,郑州作协副主席,巩义市文联兼职副主席、作协主席。著有小说集24部。有7部作品被搬上荧屏。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意林》:各地中考中多次出现小小说题材,做好此类阅读题有何诀窍?或者说需要注意些什么?

侯发山:近年来,各地中考以及高考模拟试卷中频繁出现小小说的阅读与理解题,就我本人而言,被试卷采用的有110多篇。

做好此类阅读题,功夫要下到平时,多读一些优秀的小小说,了解相关作品的评论文章和作家的创作谈,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答题时,根据“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五个文学创作特点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意林》:多年来,您一直钟情于小小说的创作,是什么促使您走上这一创作之路的?您认为这一题材有何特点?

侯发山:我是个上班族,不是专业作家;也不是科班出身,没有高学历。时间是零碎的,知识是有限的,写不了大部头,而且小小说好操作,发表也相对容易,因此,我选择了小小说创作。

小小说的特点:篇幅短小,不超过两千字;立意新颖,风格多样,譬如书信体、日记体,甚至账单;构思精巧,尤其是结尾,出人意料。

小小说易写难攻,要写出精品需要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