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牌

菜馍双全

小区门口开了家高级餐厅,短短半年,装修三次,每次都更换招牌。

第一次是主打高档海鲜,装修得像王府一样,门迎穿格格服饰,每有客人至,打揖问安,称“小主吉祥”或“王爷吉祥”。高级是高级,就是没人来,隔着落地窗,常看到服务员一个劲儿打哈欠。

老板耐不住没生意的寂寞,赶紧推倒重来,改开“川菜馆”,仍然高档,一盘川北凉粉三十块。我都替老板着急,你也不打听打听,就这周边的消费水平,谁家的凉粉敢卖这么贵!

不到一个月,川菜馆关门,摇身一变成“老王靓汤”,改走亲民路线,白墙,手写菜单,八仙桌,宽板凳,门口还挂了一堆红灯笼。关键是,价位回到平民消费的水准。

这次改版很成功,一时门庭若市。我们这片居住的,多是普通百姓,对“高档”不买账,就喜欢吃个实惠。再说,“老王靓汤”听着舒服,像街坊邻居开的,亲切、自然。这打的,其实是亲情牌、平民牌。

想想看,许多老字号,打的也都是亲情牌,一听字号,就觉得亲近,忍不住进去。像“爆肚冯”“豆脑白”“小肠陈”,哪一个不家常,哪一个不亲切。名字取得好,东西也诱人,自然生意兴隆,百年不衰。

街坊邻居毕竟还是街坊邻居,若上升一层,便是亲友,由此便出现以辈分命名的餐厅。

以平辈命名的,像“老五餐吧”“七哥烤翅”,像“姚大姐快餐”“辣妹子火锅”等。

再长一辈,则更为有趣。比如“双流老妈兔头”“余大爷餐厅”“田老师红烧肉”“鱼师傅”……仔细研究会发现,称叔的餐厅不多,是因为叔在长辈里最年轻,最缺少社会经验,最不令人信任?

亲情越来越浓,再往上就到爷爷奶奶辈。又发现,以“外婆”命名的餐厅远比“爷爷奶奶”的多。一般人的生活經验,应该是与爷爷奶奶相处时间多,理应与他们更亲近,可为什么许多餐厅以“外婆”来命名?

深入又一想,才恍然大悟:日常生活多与爷爷奶奶一起,吃日常饭菜多,偶尔才改善生活;而一去外婆家,就能吃到大鱼大肉等硬菜。呵呵,于是“你看,小孩子最没良心,吃几顿好饭就把爷爷奶奶忘得一干二净”。

与外婆有关的餐厅,还真是多,我随口能说一堆,“外婆屋”“外婆家”“巧外婆”“外婆湾”……总之,外婆叫你吃饭了!

爷爷餐厅也有,但少得可怜,好在奶奶餐厅有几家,多少争回点面子,比如“阿香婆火锅”“香婆婆”“鸭婆婆”。在建外SOHO上班时,曾去“祖母的厨房”吃饭,是家时尚餐厅,跟奶奶没一点关系,吃过一次再也不去了。

几年前,王伟忠与姐姐合作出过一本书,叫《伟忠姐姐的眷村菜》,写他小时候物质匮乏,妈妈一双巧手,用简单食材给孩子做菜,正是这“妈妈的味道”,给王伟忠以无尽回忆。他与姐姐合作,推出了易包装的眷村美食,一时网络热销。

在我们的肠胃里、记忆里常会有一种食物的美好滋味,历久弥新,它可能是妈妈做的菜,可能是外婆煲的汤,可能出自老姨之手,也可能是姑妈的绝活儿。总之,做这食物的人与自己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打亲情牌的餐馆,或许就是希望你能在餐馆里感受到那个与你有血缘亲情的人的气息,勾起你对他的碎片式记忆。于是,即使孤零零一个人来就餐,也会让你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让你隐约感到一种回家吃饭的温暖。

(一米阳光摘自《馋是一枝花:优质吃货的修行札记》作家出版社 图/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