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会指引回家的路

江停停

留学前我是会做简单饭菜的,但会的菜式不多,也不大好吃。一旦离开家,我的厨艺就开始有了广阔发展的舞台。沉迷做饭无法自拔后,每一天都在感叹自己做的饭怎么这么好吃,我大概是个做饭小天才吧。胡辣汤、麻辣香锅、水煮肉片、麻辣拌、鱼香肉丝、红烧肉,还有东北大乱炖,每一道我都爱。

但要安抚一个中国胃,饺子无疑是最有效的。

我包饺子技能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全能阶段。初级阶段只会擀皮。作为北方人,饺子皮必须自己做自己擀,没有自己做饺子皮就不算是包饺子。

在我小时候,家里基本每周末都会包饺子,小孩唯一能帮的忙就是擀饺子皮,爸妈也都很给力,不论我擀成圆的方的,最后都能包住馅儿。开始只能两只手都放在擀面杖上,很费力也不均匀,擀成的皮中间薄边缘厚。后来学会一只手擀一只手转皮,擀得又快又好,非常圆,中间厚边缘薄。全能阶段就是可以一个人干所有的活儿。和面技能看似很难,学起来却意外地顺利。在面里少量加水,边用筷子搅成絮状,没有干面以后上手揉,揉成团以后醒面,趁醒面时间去准备馅料,弄完馅料面也就光滑了,可以开包。调馅儿的方法则是参考了老妈的经验和品诺王老师的配方,做出来的味道非常棒,让我信心爆棚,一直觉得我调的馅是最好吃的。

但我心里最无可替代的饺子,是蒲公英饺子。

我家有个传统,每年都会去春游,赏赏梨花、桃花。然而,赏花只是顺带,挖野菜才是春游的根本目的。人们对挖野菜这项不用花钱却可以获得美味的活动似乎情有独钟,抱有极大的热情。趁着春天荠菜嫩,挖上几麻袋,回家焯水冷冻保存。原本是春季限定的食材,全年都可享用。每年春游后桌上必有荠菜饺子,满满都是春天生机勃勃的味道。

虽然身在国外,可挖野菜的传统可不能丢,春天要有春天的仪式感。然而我不争气,我只能靠小白花辨认荠菜,可是荠菜开花后就不再鮮嫩。在国外的我没办法采荠菜了。我上学的路上发现了一棵蒲公英,它仿佛是专门为了提醒我:没了荠菜还有我。想起妈妈提过蒲公英也能吃,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下我重新燃起了挖野菜的希望。

留学生会馆的旁边就是一条名叫阿武隈川的大河,我每天早上都会沿着河边散步,两边长满茂密的草,是再合适不过的挖野菜地点了。带上我的小铲子和大袋子朝着蒲公英出发。河边蒲公英很多,嫩绿嫩绿,长得很集中,一簇一簇的。我挖了很多,装满了一大袋子。

回去就把蒲公英处理干净。先把根部剪掉,再择去不新鲜的叶子和根部的白色绒毛,每一棵都不能放过。还要把叶子洗去泥土,再焯水。处理的时间可能比挖的时间还要长,过程枯燥且乏味,但为了一口家乡味,再多烦琐的步骤都是值得的。

饺子煮熟出锅,立刻就和我的好朋友们一起分享。最好吃的蒲公英饺子,必须是热气腾腾刚出锅的,必须是带一点点苦味的,那大概是我们思念家乡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