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饥饿感

周华诚

曾经有一份食物摆在你的面前,但你没有珍惜,请不要难过,因为这不是你的错——很多时候,一份食物给一个人造成的视觉上的愉悦感及味觉上的亲近感,很可能不是由厨师的烹饪水平或原料的贵贱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的胃的内空程度。换言之,你饿了,它就好吃了。

在雅典举起一枚金牌的大力侠女唐功红,对此貌似简单的哲理进行过深刻的分析。她除了练肌肉力量,每天沒事还练吃,吃不下还不行。对唐功红来说,饥饿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可是它总是离这个朴实的山东姑娘那么遥远。

美味体验是一种与“身体写作”极其类似的私人活动,它带给人的记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且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极为明显。从一本医学专业书上我们查到了一些证词:“当物质溶解于唾液中并作用于舌面、口腔黏膜和咽喉上的味觉细胞(味蕾)时,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就产生了味觉。研究发现,动物的味蕾数在1~40000个之间,婴儿的在10000个以上,以后逐步退化,成人则只有2000~3000个。”专家据此指出,一个成年人爱吃的东西,多数与其年幼时的味蕾体验有关,长大后认为的美味往往是小时候爱吃的东西。这也是许多人近乎顽固地拒绝他从未品尝过的某些食物的原因,毕竟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和口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认为宝宝的舌头是好欺骗的。他们常常将苦苦的药丸捣碎溶解到糖水里喂给宝宝,敏感的宝宝们总是一再地将药水吐出来。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使我们一直到成年后都不会认为“苦”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味觉。除此之外,我认为,让宝宝保持一定的饥饿感相当重要,这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味觉幸福。

一个年代的人与另一个年代的人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代沟”,表现在吃上也有极大的差异。新人们逐步把旧人们所谓的“美食名单”中的许多东西一一剔除,缩小包围圈后,代之以与时俱进的新鲜内涵。越来越少的人在幼年时有机会体验到饥饿,因此越来越多的食物对多少年后的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美味。在网络上,我读到过这样一句感叹,很能代表“先饱起来的”一部分人的心声:“当小时候把一次能吃上30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每次吃包子感觉都很幸福;而如今月收入5000元以上,我却仍然感觉不到快乐。”相信这不是无病呻吟。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都不缺的时候,人们经常还缺一样东西——饥饿感。

保有底限的欲望是幸福的。“饭吃七分饱”是至理名言。